“国子监?”里长唐肃虽说是乡野小民,可也好歹是河溜村见识最广的,自然是明白国子监是什么地方。
国子监基本上是官员子弟勋戚子弟才能上的,虽说每年也会从各州府县学推荐,但每年推荐的名额不仅有限,还要在翰林院考试合格才能进入。
朱雄英直接许诺他的孙子到了适龄的年纪就直接去国子监读书,对于里长唐肃来说这是一个好到不能再好的消息了。
“偷着乐吧!”怀远县县令忙道,“国子监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
“去了国子监,不敢说半只脚踏进了官场。即便是当不了官,认识的同窗也都是大官家的孩子,对你孙子有益无害。”
“大人说的是!”里长唐肃欣喜的点点头。
走出县衙时,里长唐肃还不敢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没想到在小院里住的人居然是太孙殿下与蜀王殿下与湘王殿下。
……
中都凤阳皇城。
湘王朱柏硬是拉着朱雄英与蜀王朱椿逛一逛凤阳中都。
“几位殿下要不要去看看韩国公?”一旁随从的汤鼎提议道。
“对哦!韩国公因病请辞,后来大父又让他负责建设中都,他此刻就住在中都。”朱雄英想了想道,“说起来,我还应该叫他姑爷爷。毕竟,姑姑嫁给了他儿子呢。”
“那就请汤大人前面带路吧!”
三人在汤鼎带领下,穿过感应坊和明伦坊后,来到了左辅街,韩国公李善长的宅邸就在这左辅街上。
穿过一条巷子之后,映入眼帘的是气派十足的韩国公府。
“汤大人!”
门口的小厮见汤鼎到来,不疾不徐的上前道,“大人,来此有何事?”
“我只是给三位殿下带路的。”汤鼎转身看着朱雄英道,“这位是太孙殿下,后面的是蜀王殿下与湘王殿下。”
“三位殿下,先到前厅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禀告国公爷。”
听到来人的身份之后,这小厮一改刚开始的态度,没有任何犹豫,让身边的另一位小厮带他们进来。穿过影壁墙,走过一条长廊,绕过仆人们居住的房间,总算是到了前厅。
“这韩国公府邸真是豪华啊!”湘王朱柏不禁啧啧道。
“中都就是韩国公负责建设的。”朱雄英凑到湘王朱柏耳边小声嘀咕道。
“原来如此啊!”湘王朱柏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内院。
“老爷,老爷!”
屋子里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正厅里,手里拿着一本书籍。两排侍女站在两侧,随时等待着他的差遣。
“怎么了?”韩国公李善长放下手里的书道,“是不是府上来人了?”
“是的,老爷!”
“是太孙殿下、蜀王和湘王殿下?”李善长抬抬手,一旁的侍女扶她起身。
“正是!”
“走,去迎一迎。”李善长在侍女的簇拥之下朝着前厅走去,就在赶往前厅的路上遇到了从别院过来的侄子李祐。
“大伯,你要去哪儿?”李祐道。
“家里来了客人,我去前厅迎一迎!”李善长看了看李祐道,“跟我一起去迎接客人,记住收敛点!”
见状李祐不禁好奇起来,什么重要的客人需要大伯亲自去迎接?
“太孙殿下,别来无恙啊!”眼睛微眯露出笑容的李善长朝着朱雄英快步走去。
“见过两位殿下。”
李祐忙跟上大伯李善长,上前行礼道,“见过太孙殿下,见过蜀王殿下、湘王殿下!”
“怎么还劳驾您亲自来迎接!”朱雄英跟李善长并排走着,“我昨日刚从怀远县历练回来,听说您住在这里,就让汤鼎带我们来。也是一时心血来潮,也就没提前打声招呼。”
朱雄英一边笑着跟李善长谈,心中一边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李善长头顶的提示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呢?
同时,他看见一旁的年轻人头顶也有一行提示词:胡惟庸案法外者。
“我姑姑是您的儿媳,按理说我应该叫您一声姑爷爷。”朱雄英露出人畜无害的表情,看向李善长道,“您不介意吧?”
“你喜欢就好!”李善长犹豫了片刻,但看上去又挺正常的,一个老人回答问题慢吞吞的也是情理之中。
“姑爷爷,他是谁?”朱雄英的目光看向一侧的李祐。
“他是我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祐,现在随我一起住在这里。”李善长道,“算是陪我做个伴,平日里给我解解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