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叔叔摇醒,对他俩道,“大父让我们回去了!”
听到朱元璋后,俩人立刻清醒过来,立刻从床榻上爬了起来。
当天中午,三人洗漱穿戴好之后,立刻坐上马车准备返回应天。
七天后,朱雄英他们一行人返回了应天。
奉天殿里。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朱雄英十分乖巧的坐在一边等着他结束。
“听说你这特意去了一趟海盐县,是因为你们在海上救下的那一艘货船吗?”朱元璋道,“你知不知道咱已经颁布了法令,朝廷要实施海禁?”
“如今国内百废待兴,如果开展海上贸易,势必会对农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朱元璋道,“海上倭患不断,咱海禁也是为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考虑。”
“再者说,如今国内缺白银,海上贸易这银子势必要有一些流入海外,总之不利于大明的发展!”朱元璋道,“那些海商自己的腰包鼓了,所以他们才会铤而走险,又不是咱的国库充盈了。”
“大父,这是一本账册!”朱雄英道,“这是我临行前,让海盐县杨家送来的!您过目下!”
朱元璋接过账册翻了几页后,当即大声道,“我说什么来着,这些人……”
“大父,那如果让他们变成朝廷的船队,替朝廷将做买卖呢?”朱雄英道,“之前市舶司无非就是收取关税,并没有朝廷自己的商船队伍。”
“大父想来您也知道,这海禁是不可能禁住的,不如我们把他们收编了。”朱雄英道,“人活一世,无非就是求财、求名。这商贾最想要的不就是一个名嘛?”
“既然海上有如此巨大的利润,朝廷自己组建一支海商队伍不就得了!”朱雄英道,“这样既能约束这些私自出海的人,又能保证海禁的效果。”
“至于白银会不会流向海外,咱们只要摸清了各国的特产之后,总能把多数的白银掌握在自己手里。”朱雄英再次拿出了一本小册子,之前他做的梦里详细讲述了海上的洋流分布和各大洲特产情况,于是他就做成了一个小册子。
“大父请看,这是海外诸国的物产,只要我们哪些国家需要哪些商品,就可以带着白银回来,而不是带着货物回来!”朱雄英道,“利用各国间的特产需求差,尽可能的换回最多的白银。”
“朝廷既然有各种制造局,为什么不能再加上一个海商局,专门给朝廷做海上贸易呢?”
朱元璋看着海盐县杨家呈上来的账簿,不禁思索起来,朱雄英的说法是否可行。但看着账目上的数字,联想到东南沿海的所有海商,他也意识到了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