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众人说完地瓜之后,再谈起之后的玉米,一家子一边吃饭一边听的津津有味。本文搜:微趣小说 weiqubook.com 免费阅读
第二日,一早。
朱雄英走在前面,身后的谢立廷手里提着一个小暖炉。当然一众站岗的侍卫和路过的太监并没有敢上前问一问,为什么要拿一个小暖炉。毕竟,冬天早已经过去了。
文华殿里。
董伦早早地就来了,看见朱雄英身后的谢立廷捧着一个暖炉,当即好奇道,“这冬天都过了,捧着一个暖炉作甚?”
“之前不是答应了夫子,要给你一个烤红薯尝一尝!”朱雄英道,“不拿一个暖炉热着,这烤红薯就凉了,凉了自然就没有刚烤出来的好吃了!”
朱雄英说完,一旁的谢立廷将暖炉子放到了董伦面前后打开了盖子,里面放着一个烤好的红薯。
谢立廷拿来纸,轻轻地拍去烤红薯上面的草木灰,然后将烤红薯递给了董伦。
“慢点吃,小心烫!”
第一次吃到烤红薯的董伦也觉得这烤红薯真是不同凡响,就像吃到了加了白糖的芋头一样,但是比芋头更绵密。
吃过烤红薯,师徒二人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十天后,朱雄英已经跟屯田清吏司讲解明白了这些新作物的习性,以及如何种植。恰逢阳春三月,此时正是进行播种的时候,所以内府庄田已经开始种植这些新来的作物了。
随着发现了新作物的事情在朝廷传开了,翰林院的这些官员们这才发现早就有人捷足先登,把编纂、整理的活给提前干了,还是在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前。
“董伦这老匹夫,真是可恶啊!”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儿,翰林院的一帮老人也跟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了。
“咱们没有她运气好,谁让人家是太孙殿下的老师呢?”
“这种事情若非他提前知道,一定是派给咱们翰林院的人来做。”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被董伦那老家伙给截胡了!”一人道,“平日里看着董伦也不像是那种急功近利的人,怎么这事儿他就想着往前冲了呢?”
“以前那些咱们翰林院经手的,他看不上呗!”一个比较中立的翰林院官员道,“董大人也是大明文坛响当当的人物,芝麻和西瓜人家分得清楚!”
“我还听说海上探险队是太孙殿下直接管辖的,市舶司重开也是在太孙殿下的提议之下,陛下才重开的。”那人顿了顿道,“人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是我也会先趁着别人都还不知道,将这活揽下来。”
半个时辰后,锦衣卫的人已经来到了文华殿,告诉了朱雄英翰林院里那些官员的议论。
“哈哈哈!”朱雄英乐呵呵的吃着“瓜”,看着董伦道,“夫子,他们还真骂你了!”
“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偷听的!”董伦感到十分无语,并不是因为翰林院的那些人骂他感到很无聊,而是针对朱雄英让锦衣卫去偷听感到很无趣。
“夫子,你作何感想啊?”
“骂我的人多了去了,他们算老几啊!”董伦不以为意道,“还排不上号呢!他们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果然,自己的夫子还真是敦厚率直之人啊。
临近中午时,谢立廷走到自己身边嘀咕了几句。朱雄英看向他道,“又来交换人质了?”
原先准备先去吃饭的朱雄英起身道,“我还以为现在来了,原来要过俩时辰,先回去睡个午觉!”
所谓的“交换人质”就是各地藩王的孩子们来应天,自从朱雄英去年在周王朱橚那边教会了朱有燉写信,让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两口子开启了“交换人质”的生涯。
一个藩王的孩子可以在应天待上一个月,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之后,就会换下一位藩王的孩子们来应天。这样的一个过程像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交换质子一样,所以朱雄英将这一过程戏称为“交换人质”。
朱雄英回到春和宫,他让人把躺椅搬到了院子里,他晒着太阳懒洋洋的躺在躺椅上准备睡一会儿。
此时,他头顶出现了一行提示词:新作物科普!
但仅仅是几个呼吸之后,这个提示词化作金色的光点散去。
等到朱雄英再次醒来的时候,他惊诧的坐了起来道,“我居然把这一茬给忘掉了,果然被穿越小说思维给框住了。”
不多会儿,谢立廷告诉他朱有燉他们兄弟已经俩了,当朱雄英来到左顺门的时候,就碰到了迎面而来的朱有燉和他的弟弟朱有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