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一片荒地,种上两年,等粮食产量不行了,就再开一片新地,把原来的地荒着,让它长两年草。*x~z?h+a-i!s+h,u!.~c¨o_m-
之后再犁出来,把地里的杂草和周边收集的枯枝腐叶堆在里面,一把火烧掉,借着那点草木灰的肥力,又种上一年。
而这些产量极低的土地,同样在分配范围内。
村里人大都清楚这种情况,宁愿要肥沃的土地,哪怕人均只能分到一亩多,也不愿要那种人均能有三四亩的地块。
因为这种地种起来费力不讨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收成却远不及肥沃的土地。
这也是为啥村里人看到宋阳家分到一大片旱地,不但不眼红,反而觉得宋阳运气不好。
但宋阳并不在意,他看得长远。
家里养着牛羊和猪,这些农家肥到时候施到地里,再费些力气从山上多弄些腐殖土下来,即便没有化肥,养个三年,土地就会肥沃起来,产量自然会提高,到那时就是大丰收。
而且,他家地块上还有一片草坡,宋阳盘算着等补种完庄稼,就把这片草坡开垦成地,估计能多出四五亩。
这地方向阳,面积也大,除了种粮食,还能搞其他种养殖,利用价值很高,宋阳还嫌它不够大呢。
至于家人吃的粮食,盘龙湾下游拐弯处有一片以前河流冲积出来的地方,后来河流改道下切,成了高地。?x·g+g¢d+x~s\.?c~o,m′
以前没啥利用价值,现在可不一样了。
只要稍加整理,挖条沟从上游引来河水,就能变成三亩多的水田,单是这水田产出的大米,就足够一家人的口粮。
宋军在茶厂上班,他家没买牛,指望宋阳买的水牛帮忙耕作。
李嘉怡便领着两个孩子,先来帮宋阳家补种。
王静雅则留在家里照顾冯晓萱,顺便看管牲口。
就这样,宋阳家早出晚归,忙活了整整七天,地块的补种工作终于完成。
李嘉怡家分到的都是好田好地,一家四口人,大概五亩地,几个人一起动手,三天就完成了补种。其他人家也大多如此。
有些人家,除了猪和鸡,没有其他牲畜,那些稻草和青玉米草对他们来说没啥用处,砍掉后就扔在地外边。
但这些对宋阳家而言,可都是喂牛羊的好饲料。
宋阳父子跟那些不要的人家打了招呼,白天忙着补种,晚上就打着手电筒,赶着牛车,把那些稻草、玉米草拉回来,沿着盘龙湾的路摊开晾晒。
到了冬天,牲口没草料的时候,把这些晾干的草料堆成草垛储存起来,就能解决问题。
爷俩拉了不少回来,累得够呛。!1+3¨y?u?e*d*u_.`c+o¢m!
稍微休息一天后,父子俩一商量,觉得抓紧时间开荒,再种些作物也不错,于是又忙活起来,这主要是宋阳催促的。
上辈子,宋阳记得自己现在分到的这两块瘦地,是村里另外两户人家的。
那两户人家没有牲口,补种进度慢,结果上边的荒地被第三家先忙完的给开垦了。
开荒的事儿,宋阳早就跟李嘉怡说过。
李嘉怡在青沟,雨一停,就开始在青沟选那些平坦又方便进出的地方开地。
接下来的日子,宋建国每天早上跟着宋阳,先把盘龙湾那片准备改成水田的地方沿着河埂用河里挑选的石头配合打桩,加固地埂。
然后用水牛一遍遍地浅犁,清理掉杂草后,撒上油菜籽。
之后,接着开垦瘦地上方的那片坡地。
父子俩赶着牛,架好犁头,先沿着周边犁一圈,划定范围。
水牛虽然速度慢,但力气大,有了它,省去不少挥动锄头挖掘开荒的辛苦,而且比起人力,速度快了许多。提前动手,就是为了防止大家争抢。
这片坡地,从下面大路看得清清楚楚。
盘龙湾位置偏僻,打理那片准备种杜仲、金银花的石头山地,或者开垦水田,也就王岳家知道,大村子里知道的人不多,也没太在意。
但现在开垦这片荒草地可不同,只要有人看到,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果然,第二天就有几户人家,有的提着锄头,有的赶着耕牛,去找能开荒的地方动手开垦。
大家都不傻,一开始只有三五家,后来越来越多,都积极地想办法开地。
没一会儿,那些好位置就被占得差不多了。
甚至有人为了争一片荒地大打出手,还进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