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
突然,有声音从东厢传来:“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陈凡刚想循声去找,脚步却突然顿住。
这人刚刚说的这段话很有意思啊。
父母有了过失,作为儿子应该心平气和、低声下气地劝谏。
如果劝谏没有效果,做儿子的就应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到他们高兴时再趁机劝谏。
再次劝谏或许会惹父母不高兴,但是与其让父母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可自己犯颜苦谏。
如果苦谏招来父母的怒火,将自己打的皮开肉绽,即便如此也不敢生气抱怨,而是更加恭敬更加孝顺。
陈凡虽然没有对《礼》没有研究,但四书五经都是通读过的,这段话他也是知道出处。
此段文字出自《礼记·内则》,全文说的都是如何跟家人相处的礼。
但对方在这时候念出这段话,却让陈凡觉得对方似乎颇有深意。
陈凡站在院中树下,大声道:“既是父母之过,当然柔声以谏;若因父母怒而不悦便不敢谏,当与此文本意相悖了,学兄,你说呢?”
他的话音刚落,东厢的门被从里面推开,一个身着浆洗发白澜衫的士子从屋内走了出来。
见到陈凡,对方笑道:“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