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3章 判词

第233章 判词

大梁科举中,判文为乡试、会试第二场必考科目。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

就拿乡试来说,第二场要做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三选一一道。

考试判语,起于唐代,唐代科举后并不授官,要进入仕途,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称之为“省试”,亦称“释褐试。”

当时考试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辞辨正;书,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优长。

四者之中,和从政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判。

到了大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梁的判词已经有了固定格式,并不像唐代一样,考察具体的案件。

陈凡因为之前的小三试,所以一直讲精力全都放在八股文章和经义理解上,对于乡试、会试的其它考试内容并没有研究。

而且系统还在围绕着他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进行补全,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故而想要涉猎第二场所试的内容,估计还要很久。

那能不能暂时放下四书五经,先研究第二场文体呢?

不行。

就拿判词这个考点来说,判语考察的是骈俪体,篇幅虽然简短,每天只有百字左右,但判语写作的要点除了考生对律法的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考生对经史子集的涉猎和引用。

举个例子。

陈凡之前也跟郑应昌、海鲤讨论过判词写作。

海鲤出了一题:“生员李某传抄妖书《推背图》 【刑】”让二人来作。

老郑虽然是州学生,但也就是新入学没多久的,于判词一道也是懵懵懂懂,最后写道:“夫理象之辨,圣人所以明天道也。李某妄注《推背》,虽非杜撰实启愚氓;桥朽不葺,有司怠政乃肇祸端...”

“传抄妖书,依《大梁刑律》减等杖一百流三千里;聚众致死三人,按《天监新例》追赔烧埋银九十两,革去生员功名!”

写出来后,海鲤让陈凡点评,陈凡还是挺佩服老郑的,说他“律例详实!”

最后海鲤白了他们一眼,亲自写了一篇判词给他们看:“天象岂容妄测,民心尤需导正。仰观紫微有常度,俯察黔首无妄心。李某注谶纬于乡野,聚氓隶于桥头,致三命殒于践踏,九重震于妖言……”

“《尚书》有云:"政贵有恒,辞尚体要"。着州县立观星台释天变,置说书亭导民智。妖言自绝于昭昭,祥瑞毕现于翼翼。”

……

所以!

从两者的判词分析,朝廷要考的判词,并非真让你Cosplay地方官,而是让你用优美的语言来理解、阐发这个案件。

《尚书》陈凡懂吗?

还没学到。

故而,陈凡学习这些【副科】之前,还是要先搞定四书五经。

可现在尴尬了,张邦奇的题目出得是判词题。

陈凡压根没搞过,可判词确实又是生员的必修课。

他确实能胡诌几句,想着蒙混过关。

但人家是车纯的老幕僚了,且人家提出这个问题,肯定是这方面很擅长,陈凡不觉得自己能靠闭着眼瞎写就能让对方放自己一马。

所以只能……

陈凡躬身一礼:“学老师,学生还未研学判词。”

面对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足的陈凡,张邦奇笑了,但这笑似乎并不是嘲笑,而是一种“奸计得授”的蔫坏笑。

“啊!陈案首还没学判词啊,明年乡试在即,案首公的时间可不多了!”

陈凡苦笑:“我知道学老师肯定有办法帮到学生,学老师还是直说吧。”

张邦奇抚须点头,渐渐收敛了笑容:“我为例监,年近天命之年方才谋得一学官。但……”

“车公许我,只要我在海陵能做成两件事,他可以跟礼部文选司打招呼,让我在知天命之前,放上一任县令,了却我多年的遗憾。”

陈凡懂了,合着这位是带着任务来的啊,而且这个任务肯定有求到自己的地方。

有所求那事情就好办了。

陈凡笑道:“不知学生有什么可以帮到学老师的地方。”

张邦奇“哈哈”一笑:“跟聪明人讲话就是省力啊。”

“第一,明年乡试,我要在海陵县学干出点成绩来,最少要有两人通过乡试!”

陈凡点了点头,学官的重要考核标准就是考满期间学生中举的名额,车纯要求张邦奇治下县学有两人中举,这已经超出了县学的要求,可见车纯也并不是任人唯亲之辈。

不想错过《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