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任何时代的有钱人都是如此,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但他错了,错得离谱。
北宋士绅推崇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的简朴生活,将其视为安贫乐道的典范。孔子赞赏这种“贫而乐”的态度,认为饮食应克制欲望,注重精神超越而非物质享受。
黄庭坚在《四休导士诗序》中提出“粗茶淡饭饱即休”,将简单饮食与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结合,成为士人修身准则。
宋代士大夫将莼菜(一种清淡水生植物)视为“近于大道”的至味。苏轼在《浣溪沙》中写道“蓼茸蒿笋试春盘”,以莼菜、蒿笋表达对自然本味的追求。
陆佃解读《诗经》时,将莼菜与“道之味”关联,认为其清淡特质契合士人的精神境界。
王维在《游感化寺》中描述“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通过乡野素食寄托超脱俗世的情怀。
林洪《山家清供》记载的“槐叶冷淘”“冰壶珍”等菜品,均以清简食材展现文人雅趣。
可以说,一个又一个例子,已经表明在这个时代,清淡饮食已经刻在了士人的骨子里。
看着灰心丧气的陈凡,一直没有开口的海鲤道:“东家也无需揪心,天生万物,必有所有,读书人不吃,商贾便不吃了?天下有钱的商贾多了去了,嗜追好味的不知凡几,你做出来的鹅肝总有人愿意付银子的。”
陈凡摇了摇头,海鲤的话虽然听着有道理,但实则,在这个年代,读书人才是引领风潮的存在,若是不能打通读书人的嗜好追求,那鹅肝始终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腥膏过甚】之货,价格自然也提不上去。
这跟他走高端路线的想法已经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