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4章 又来两案首

第324章 又来两案首

周良弼和薛梦桐两人并没有带太多的随从,跟陈湘相比,二人几乎全无排场可言。+w^o\s*y!w..′c-o¢m+

刚进院子,周良弼便瞪着陈湘:“陈练兵,朝廷前日命淮州卫从信地出发,前往南都驻防备倭,你身为淮州卫掌印副使,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还有,你好大的排场,带这许多人来海陵,你想作甚?”

刚刚还拍着陈凡肩膀大笑的陈湘,此刻头缩着,腰弓着,脸红着,像极了挨训的孩子,半晌后才结结巴巴道:“回周府台的话,我是奉指挥使大人之命,回泰州处理点事。”

周良弼又瞪了他一眼:“还不把你的人撤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淮州卫的兵进了城?”

陈湘满头大汗,连连道:“下官这就去,这就去。”

陈湘一个从三品的卫指挥同知,见到个四品的知府,竟然如此唯唯诺诺,这又刷新了陈凡对这个时代朝廷以文御武的认知。

陈湘转过头去瞪着亲兵道:“还不赶紧按照周府台说的去做?都把人给撤了!”

陈凡赶紧道:“留些人,帮忙维持下秩序!”

陈湘闻言,目光转向周良弼。

只见周良弼点了点头,他这才又嘱咐了下去。)卡:卡?小??说¨(:网)° \?!已1e发:.布×_最!新μ/`章+§节°??

这边小插曲刚刚结束,周良弼犹如换了张脸似得,笑着朝陈凡拱手道:“陈夫子,昨日我接到老家驿邮加急传信,说炳先过了县试。”

薛梦桐哈哈一笑:“府尊,炳先可不是只过了县试,他可是得了贵乡的县试案首啊。”

陈凡闻言,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周良弼。

周良弼“哈哈”大笑,对一旁的薛梦桐道:“薛知州,你那佳儿不也考中了县试案首?”

三个案首,原来另外一人竟然是周炳先?

陈凡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

周炳先的学习进度一日千里不假,但在陈凡看来,他跟贺邦泰、薛甲秀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可……

陈凡心中有疑问,当即便问了出来:“不知炳先和甲秀报喜的信中,有没有提到今科县试的考题。”

周良弼和薛梦桐早有准备,从袖中抽出信来递给陈凡。

陈凡展开薛家的家书,里面的内容大抵就薛甲秀的问安和汇报了这次县试的考试情况。

略过问安的内容,陈凡看向这次薛甲秀的考题,只见上面已经按照陈凡之前的要求,将考题的内容在考后回忆下录了出来。*l¨u,o,l-a¢x¢s-w,.?c*o?m*

题目是《夫妇之愚 八句》

这个题目陈凡一看便知道是出自《中庸》第十二篇: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按照《四书章句集注》的注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谓费矣。

君子之道既广大又精微。

即使是普通男女的愚昧心智,也能理解其浅显的道理;但若论及其精微深奥的极致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未能全然知晓的部分。

普通男女的平凡行为,也能体现道的日常实践;但若触及道的至高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难以完全达到的局限

这是原文的解释。

朱熹对这段话的引申则更加复杂。

其中涉及到“道的普遍性”,也就是日常生活处处有道。

但“道”又有双重特性。其一是“费”,也就是广大的意思,道无所不在,如《诗经》所言“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上下昭著于天地万物。

其二是“隐”,也就是精微的意思。道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之中,需通过“戒惧慎独”的修养方能体悟,正如《中庸》强调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这道题很有意思,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辩证的关系。道既是“愚夫愚妇皆可知可行”的日用常行,又是“圣人犹有所憾”的终极真理,体现了“下学上达”的儒家修行次第。

以上可以略过不看,其实圣人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从浅显处入手,避免空谈大道理,做人要做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但思想高度却要深邃无涯。

下面看看薛甲秀小朋友的破题。

“体物而不尽于物,君子之道之费也。”

体察事物而不局限于事物的本身,这就是君子所持的中庸之道最为广泛的运用了。

不想错过《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