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倭寇出现,便赶紧回报,到时也让县衙有个准备。”
“还有,须得赶紧通知官道河汊两旁百姓倭寇来了的消息,让他们发现倭寇之后赶紧逃去野地、宽阔水面暂避。”
刚刚众人还听得很认真,可待沈彪这段话说完,那王乡官闻声斥责道:“荒唐,县尊万不可听此人胡言!”
“倭寇远在南都,距离咱海陵还远着呢。”
“再说了,那倭寇必然是寻些富裕的地方抢掠,淮州在咱们大梁虽属富庶之地,但周围苏州、扬州、通州、京口,哪里不是人烟稠密、钱货堆积之所?”
“倭寇就算要抢,也抢不到咱们海陵来。”
“若是通知乡里倭寇来的消息,这些百姓惊恐之下全都携家带口涌入海陵,这么多人挤在这么小的一个城里,万一出事,府衙那边当是拿县尊你首先追责。”
人群“哄”的一声再次议论起来,尤其是里老们都赞成那王乡官的话。
俞敬也点了点头,大梁朝的地方官守土有责,县城若是出事,或者被攻破,县令是要殉城的,但城外的乡民就不同了,那些人不管死多少,责任却有应天巡抚和地方的卫所分担这些责任。
俞敬心里已经认可了王乡官的话,但还是转头看向徐述道:“小石公,你看呢?”
徐述沉吟片刻后开口道:“在下是从鄞县刚刚搬回海陵,浙江那边有关倭人的说法很多,刚刚那沈秀才所言大抵为真,在下也曾听过;至于励石公所言也不能不考虑。”
励石公就是那王乡官的号,王乡官朝徐述点头致意。
最终徐述道:“城门是不能关的,不然骤然关闭城门,城中百姓以讹传讹,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乡间只需胥吏通传各里里老粮长,嘱咐他们安排些合用的人,注意周围乡里的情况即可,不要惊扰百姓。”
“至于沈秀才所言,派遣人手前往县境打探消息,我觉得可行,可让快班骑马乘船前往京口、宜陵等地,甚至可以沿江而下,直至看到倭寇再遣人回报消息。”
徐述的办法就是折中,因为不会影响王乡官等大族和商贾们的利益,这些人纷纷点头奉承起徐述来。
又因倭寇毕竟还在南都,所以沈彪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对徐述的话表示能够接受。
最终由俞敬拍板,定下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