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诸位却只会卖弄嘴唇,舞文弄墨无人能及,遇到强敌侵犯,就潜身缩首,百无一能,只会劝陛下一味求和,苟图衣食,如今还敢来嘲讽本府么?”
“本府虽不敢自比寇相,却不会劝陛下求和,出卖国家的利益。”
“倘若陛下如各位一般,不思进取,只怕大宋早就被西夏骑在头上拉屎了。”
“本府立主出兵,大败西夏,乃是不争的事实,诸位还有什么资格来嘲笑本府?”
“古话说得好,人间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诸位一心只求安逸,不思进取,利益被侵犯,便跳出来狺狺狂吠。”
“嘴上说着为国为民,暗地里却只顾手中权力,全不顾江山社稷存亡。”
“今日,尔等还有何脸面和本府辩论?廉耻何在?”
包拯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首接把百官怼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
群臣一个个面红耳赤,羞惭满面,哪里还敢放半个屁!
大殿上,一众武将别提多兴奋了。
他们知道包拯口才了得,可也没想到,骂起人来,不带一个脏字,可偏偏无懈可击。
太爽了!
太解气了!
他们都想不到,身为士大夫的包拯,会替武将说,和士大夫对着干。
太不可思议了。
就连龙椅上的赵祯,也感觉包拯骂得解气,骂得过瘾。
这些文臣,有时候真的很可恨。
如此明目张胆的嘲讽文臣,满朝文武之中,也只有包拯敢了。
真的是把文人骨子里的谄媚,贪图享乐,自私自利,口是心非,所有的老底都揭穿了。
范仲淹却是暗暗叹气。
他知道,包拯说的这些都不错。
至少他不会对号入座。
因为他没有那种媚骨。
只是让范仲淹感慨的是,包拯这个性子,是一点也没有变啊!
还是那么刚硬,眼里容不下沙子。
身为朝廷栋梁,实在没必要把自己立于众矢之的啊!
不过,看着包拯这次的态度,改弦更张的决心非常强烈,皇上未必就不会听包拯的。
范仲淹心里也摇摆不定,究竟要不要站在包拯这一边。
毕竟大宋朝弱兵的现状,有目共睹。
范仲淹心里也不是不清楚。
只是他也害怕武将有了兵权后,再度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