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所说的兵农合一制度,并非独创,自古皆有。本文免费搜索: 看书地 kanshudi.com
和王安石变法实行的保甲法有点类似。
只不过,保甲法,朝廷并不发放军饷,而是无偿参加徭役和军事训练。
王安石为了给朝廷理财,还规定,可以出钱免徭役。
这无疑又给原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雪上加霜。
给底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以至于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多少百姓为了免徭役钱,选择自残,砍手砍脚。
“包大人的想法固然不错,可这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范仲淹在思虑了片刻后,出声道。
包拯抿嘴一笑:“相爷多虑了,大宋如今有高产水稻、土豆、红薯、棉花等农作物,国库充盈。”
“此事重大,待老夫再好好想想。”
范仲淹没有急于表态。
虽然他内心深处很认可包拯的提议,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
若按照包拯的建议推行变法,确实能够有效解决兵源短缺的问题。
这样一来,大宋便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候补兵力,军事力量和战斗力也一定会显著增强和提高。
然而,范仲淹所忧虑的是,如果所有农民都开始习武,参加军事训练,这无疑也会成为朝廷的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他不能不小心谨慎。
毕竟,在大宋,农民起义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情。
看似国泰民安,富甲天下的大宋朝,农民起义的起初超过任何一个朝代。
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财富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
资源基本集中在官僚集团和地主阶级的手中,平民百姓,一半以上只是佃农,保守压榨。
虽然包拯一首在抑制土地的兼并,可也只是缓和了阶级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官僚地主仗着手中的权力和资源,疯狂剥削和掠夺穷苦百姓,穷苦百姓却只能为了一口温饱在死亡线上挣扎,卑微如狗,毫无尊严。
只等高产农作物的问世,平民百姓才算是真正吃上一口饱饭,农民起义的次数才相对较少。
所以,对包拯来说,变革的道路还很漫长。
土地问题不解决,大宋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
确切的说,是避免不了亡国的道路。
从古至今,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这个问题,包拯不止一次和皇上谈论过,赵祯当然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也一首极力支持包拯打压官僚地主。
就听范仲淹道:“包大人,时间也不早了,老夫还得将奏折送去给皇上,顺便将包大人今日所提之事禀报圣上。”
包拯道了声谢。
范仲淹独自前往御书房。
将今日包拯所提之事一一禀奏。
赵祯听罢,悠悠长叹道:“这个包拯,心性是一点都没有变,为何一心想着战争。”
范仲淹略一沉吟,说道:“陛下,以前老臣也不怎么理解包大人,不过几天他和老臣谈了很多,老臣才渐渐理解他了。”
“哦?”赵祯眉头一凝,感到好奇,“包拯和爱卿说了什么,不会又是老生常谈,说什么‘战争是为了更长久的和平’吧?”
范仲淹尴尬笑笑:“意思大同小异!不过包大人今日所言,陛下肯定没听说。”
“他说什么?”赵祯道。
“包大人说,放眼万邦,大宋最为强盛,无论经济、制度、文化方方面面,均遥遥领先,西周蛮夷却依旧处在茹毛饮血时代。”
“征服蛮夷,便能将大宋新进的种子播撒西方,让西方生灵尽归王化。”
“尤其他说的几句话,让老臣心中震撼,彷如晴天霹雳,至今犹如在耳。”
瞧着范仲淹如此振奋的神情,赵祯心里也不免好奇:“什么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
听到这西句话,赵祯眼睛突然大睁,泛出两道精光,神情震动。
心里更是掀起一阵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静。
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几句话。
他熟读诗书,可还从没听到过如此振奋人心的话语。
这需要何等的胸怀,才能说出来啊!
“不愧是包卿,说出的话当真是惊天地体鬼神!当今天下,恐怕也只有包卿这样的旷世奇才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了吧!”
“是啊陛下,老臣听到这几句话,内心也是久久未能平静。”范仲淹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