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高产水稻遍布大辽的土地时,大辽便再无需忌惮大宋了。”
百官听完萧太后的分析,脸上都浮现出笑容来,仿佛大辽强盛指日可待,就在眼前了。
萧太后突然想到什么,问相国耶律楚材道:“相国,你见多识广,仔细瞧瞧稻谷有没有问题?”
耶律楚材身为宰相,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即便是对农作物,也有涉猎和研究。
他抓了一粒大米,放进嘴里咬破,仔细看了一番后,点了点头:“太后,稻谷没有问题!”
萧太后如释重负地长舒了口气,让耶律良才和乌图鲁将高产稻种押回国库,严加照看,以待来年春种。
回朝后,萧太后又下令将东北平原地区,以及幽云地区的牧场改为耕田。
下令大炼钢铁,打造农器,开垦土地。
大辽上下,一片兴致勃勃。
大宋方面,包拯听到辽国竟然把东北平原和幽云十六州的平原地区这两大重要牧场改为耕地,心里乐开了花。
看得出来,萧太后这次是下血本了。
此时,只见公孙策忽然求见,一脸的焦急。
“大人,学生听说,辽国如今正到处开荒,准备种植高产水稻,这对大宋可不是一件好事。”
“学生心里其实一首有一个疑问,百思不解,还望大人解惑。”
包拯笑道:“公孙先生和本府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但说无妨!”
“嗯!”公孙策道,“学生一首不明白,高产水稻乃大宋之保障,大人为何要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送给辽国。”
“大人素来高瞻远瞩,理应明白,高产水稻落入辽国手里的后果。”
“辽人一旦种植了高产水稻,解决了粮食问题,必定威胁大宋安全。”
包拯嘴角勾起一个轻微的弧度,“本府早知你有此疑问。”
“不过本府自有主张,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日后自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