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了,再告诉他们,我们金陵这里,只认衢州的孔圣人嫡系正统,什么来历不明的北孔,一律不认!”
朱瀚不禁要狠狠踩蒙元衍圣公的脸面,而且还要诛心!
其实,在蒙元一朝,早就已经是有了传闻,前一代的衍圣公继承人曾经闹出国大乱子,后来被蒙古人选了一个外人冒充继承了衍圣公。
朱瀚已经是把儒学套上了自己的‘新学’皮,自然是不需要什么北孔衍圣公的投靠。
两天后,原本还自信满满而来的孔希学,就被金陵府官吏一脸嫌弃的赶出了金陵城。
如此落差,让孔希学是失魂落魄,行船了两三天都是没有想明白,红巾贼头目朱瀚哪来的底气,竟然敢拒绝自己圣人后裔的投效呢?
“哼!贼寇果然是贼寇,不知道尊崇圣贤,早晚要死无葬身之地!”
孔希学已经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将来一定要给朱瀚兄弟二人好看!
半个月之后。
江南行省的秋试科举轰轰烈烈的展开。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江南行省的新学科举。
作为南孔当家人的衢州孔氏孔元朗作为江南行省总提举学政,亲自主持了科举开考。
与旧科举动辄七八天的科举考试不同,新式科举只有短短两天。
经过一番考试,各州府很快考核出来各地的秀才、举人等功名。
并且所有的举人都是立刻被送往金陵,准备接下来的进士考试。
作为最重要的进士考试,孔元朗这个江南总提学可是不敢再当主考官了啊。
按照以往的惯例,主持进士科的人除了朝廷皇帝之外,那就是别无他人的。
红巾军这个草台班子可以胡搞八搞,孔元朗可不敢跟着胡搞。
以后万一要是被大宋皇帝韩林儿或者刘福通问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金陵城,江南行省衙门内。
朱元璋一身紫色王袍。
正由两名随从整理着衣角,脸上挂着笑容,对着朱瀚说道。
“七五啊,你说咱这泥腿子出身,要去给那些读书人当主考官,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朱瀚撇了撇道:“哥,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咱们早就说了,谁考上进士,那就当官的前途,既然他们为了当官而来的,自然就是谁给他们官,谁就当主考官。”
“至于什么泥腿子出身,哼!这些读书人不都是标榜自己是耕读世家嘛,耕田又读书,那也是泥腿子,和咱们是一样的!”
朱元璋听罢,顿时大笑起来。
孔元朗推辞主考官之后,他还对朱瀚悄悄说过,只有让朱元璋来当主考官才合适。
进士科的人,那可就是天子门生啊!
整个江南,除了吴王朱元璋之外,谁又有这个资格呢?
自己在江南先下手搞科举,已经是绕过汴梁的大宋朝廷和皇帝,必须要把老哥这个吴王身份给用上。
金陵的进士科大考,其实也并不是有多么难,无非就是综合性的儒家‘新学’考评。
凡是这些州府举人们,能够掌握好新学的数理化基本可以取得不错的排名,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辅导机构和老师,学的好不好全靠个人本领。
经过三天大考。
所有的阅卷完成之后,江南行省的进士科终于是即将公布。
吴王朱元璋亲点了一名浙江婺城的士子为江南行省新科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江南状元。
这名浙江婺城的士子叫做陶广义,不过才二十多岁,却是把儒家新学掌握的堪称精熟无比,对于朱瀚亲自出的考题简直是毫无难度,甚至于连一些颇有难度的试题都是能够做出解答。
“陶广义?”
朱瀚看着老哥亲点的这个进士第一名,不禁感到一番莫名熟悉。
再一看这个陶广义的籍贯和履历,瞬间想起来他的另一个名字。
“老天爷,这还真是缘分啊!”
“这个陶广义,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万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