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顺却摆了摆手:“不对。”
董卓皱眉道:“怎么不对?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已经很相信仙人了!”
董顺道:“父亲误会了,我说不对,是使者人选不对。”
董卓奇道:“让西凉人当使者有什么问题?”
董顺道:“应该让陛下的心腹去办,拿着玉玺去。”(玉玺有很多个,跟我们常说的传国玉玺不同。)
牛辅不解:“陛下才九岁,能有什么心腹?”
李儒笑了:“我懂了,让太监去。”
董卓点头。
牛辅又道:“皇甫嵩好歹也是大汉名将,你派个太监去当使者,会不会让他觉得折辱?”
董顺连连摆手:“不不不,正好相反,只会激起他的忠君之心!”
李儒代替董顺解释道:“皇甫嵩见陛下身边人才如此凋零,必定黯然神伤。”
董顺继续道:“正是因为使者是太监,才能获得陛下私人之物。让那太监持两封信,一封是盖了玉玺的城门校尉授职诏书,一封是没盖印章的陛下亲笔信,字迹越稚嫩越潦草越好,大概内容就是我在洛阳身边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睡觉都不安稳,希望你来洛阳帮我。”
董卓一拍大腿:“绝了!就这么办!”
李儒也点头赞许:“此计甚妙,但儒有一个担心的地方,皇甫嵩看完信之后,必然会来洛阳,但如果他不是只身来的,而是带着大军呢?”
董卓和董顺异口同声道:“求之不得!”
打皇甫嵩最大的阻碍,在于皇甫嵩忠臣的声望,才能一呼百应。一旦他带兵从西凉打到长安,从长安打到洛阳,就等于是个铁反贼,等于抛弃了他一生中最坚持的东西。
“素卿妙计,此事万无一失,儒佩服。”李儒拱手道。
董顺没忘记自己的胡说八道,对南方拱了拱手:“不是我的功劳,都是东皇太一的指示。”
还得是牛辅最虔诚,对着南方咚咚磕头,又响又脆。
董卓却没有提前感谢,心道:且看事情结果如何吧。
董胖马上把使者的事情安排下去。董顺便在牛辅中路军前再次露面,解释大军不发的缘故。
他的意图是告诉所有人“就是我阻拦你们,快来骂我逆子”,然而并没有收到1点积分。
董顺稍稍一想,大概明白了:没影响士兵们发军饷,还不用打仗,他们没理由怨恨我。
见董顺要走,牛辅眼巴巴地搓着手道:“素卿,你能不能帮帮我……”
董顺道:“仙缘不是人人都有,就算你想见神仙,也得神仙愿意才行啊!”
牛辅道:“那你能不能教我几句古楚语?”
“没问题,听好了——鼓的猫拧,可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