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拿捏司马懿
司马懿是个聪明人,很快想通了利弊。`@$兰?兰?文(学ˉ? [?^追;?最·{新$章$¢±节?¥ˉ
首先,他讨厌董利:从来只有我司马仲达利用别人,哪里有别人利用我的道理?
其次,我们生肖组织反董,董利是不是董?那我不遵约定,属于反董利,完全符合组织的宗旨!
最后,董利杀了我的同僚吴俊,我恨不得他死,怎么会为他拼上自己的利益呢?
司马懿心中已有了答案,但还是不肯松口:“既然戏县令这样说,我必须回温县向父亲报告,请父亲作主!”
戏志才淡淡道:“少来这套,现在全城戒严,你若是不答应,就得住在太守府,等事情处理完才能回温县。”
司马懿心里咯噔一下,住太守府?那不就是软禁监视吗?
不行,绝对不行,那封该死的信在怀中,我身上好像有蚂蚁在爬,我要走!现在就要离开!
司马懿不装傻了:“他们兄弟之间的事,谁知道董太师更喜欢谁?我只能两不相帮。”
戏志才摊手道:“你早该这么说话了,省力!两不相帮也行,只不过事后就得不到太守的感谢了。”
司马懿心道,什么感谢,你们两兄弟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那董利心机深沉,阴险狡诈,可不是好对付的!
他表面上赔着笑,又拿父亲司马防出来挡刀:“莫怪,没有父亲的同意,我只能保证到这一步了——怀城危机四伏,像我这种没有武艺的人,实在没有安全感,容我先行告退了!”
戏志才命令士兵打开城门,道:“请便吧,希望你记得自己的诺言!”
司马懿坐上马车道:“请戏县令放心,我司马家毕竟身处河内,如何能跟河内太守出尔反尔呢?”
戏志才笑道:“不知道你们司马家掌控的是哪一支势力?杏花村?隐宫?还是苦松观?”
司马懿不语,命令马车加快速度。1@零?点D×±看±书!? ÷免??费?阅?读°
戏志才回到太守府,董顺等人已经在商量下一步的动作了。
张辽那边,董顺完全不打算管,或者说把灵泉留在轵关陉,就是董顺给张辽的最大保障。
现在的燃眉之急,是董利驱赶来的饥民。
周仓神色很郑重,因为他是当过饥民的,人饿起来还讲什么礼义廉耻,见着吃的就抢,抢不到就打,打不过就群殴……
可以说,饥民过境和蝗虫过境没有多大区别。
董利说十万饥民涌入,那么对河内郡的破坏性是不可想象的!
“令明,你带郡兵往孟津渡,记住一条原则——已经进入郡内的,以郡兵护持秩序,去野王县。还没进入郡内的,一概不准进!”
荀攸马上反应过来:“野王县,就在温县旁边,也是司马家经营所在。¢齐~*#盛£小§>D说?±网¨, )=更&新?¨±最·全]?”
从一开始,董顺就没打算把饥民赶走。三国时代人口凋零,有人来我河内郡,我就在能力范围内接受他们!
如何安置这些饥民,董顺想到了一个主意。
要防止他们生乱,必须先把青壮和老幼分开来,河内郡还没来得及征兵,正好以饥民中的青壮来补充兵源。
这个方法不是董顺的首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曾“略得饥民数千人”补充兵源,饥民都快饿死了,你给他一口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刘备以仁德闻名,他能做的事情,我董顺做出来想必没什么问题。
至于饥民中的老幼妇孺,董顺打算让他们在野王县沁水修沟渠,以方便灌溉,以劳动换饭吃。
这样一来,在野王县修沟渠的老幼妇孺,等于是新兵们的人质,他们不敢作乱。
那饥民们会不会在劳动之前就饿死呢?不会,董顺会要求司马家捐献粮食,想在我的地盘上两不相帮,总得付出点代价!
野王县离温县很近,也是司马家的发展范围,司马懿应该会同意出粮。若是他不识好歹,我会抽空调查调查他和三大势力之间的关系。
“轲比能,你快马去荡阴县,传我的口令给麴义,也是同样的说法。”
轲比能问道:“君侯,荡阴县的饥民也来野王县吗?”
董顺道:“太远了,估计他们撑不到,就让他们就地垦荒吧。不垦荒的不给饭吃。”
饥民们之所以能从荡阴进入河内,都是因为韩浩!
董顺回头问周仓:“韩浩呢?”
“牢里关着呢!”
董顺很无语:“我亲手给他解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