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 倒斗

第二章 倒斗

“倒斗”,就是盗墓。

是以前东北地区和北 京周边形容这一行的黑话。

现在有些影视剧作里不分区域,统一将盗墓称作倒斗,这其实是不对的。

挖古刨红薯、掏膛敲疙瘩、下湖翻肉粽、倒斗抢阴宅……每个地方,对盗墓都有各自的称呼。

这些称呼源自不同环境、气候里,墓穴所形成的差异,并不是毫无根据随便取的。

不过盗墓也没那么神秘。

只是有些东西,的确和大家在荧幕上看到的不太一样。

就拿洛阳铲来说吧。

现如今这玩意儿被传的神乎其技,甚至还被赋予了“盗墓神器”的美誉。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早在我入行时,洛阳铲就已经接近半淘汰化了。

基本上只有考古工作者、一些老派团伙以及啥都不懂的野路子还在用。

相比之下更受欢迎的,是探针!

这东西对洛阳铲,几乎是全方位碾压。

首先是效率高,探针融入了更多科技和机械原理,显著提升速度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体力消耗。

这导致过去用洛阳铲两个月都未必能干完的活儿,用探针几天就搞定。

其次是安全。

探针只有拇指粗细,留在地表的探孔就是一个小黑眼儿,基本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

最牛逼的,是探深,足以打到地下三四十米!

是洛阳铲远远不能比肩的。

此等利器在手,即便是刚入行的野路子,只要能打听到古墓所处的大概区域,就可以通过网格状下针的办法,探明墓穴的位置。

如果换成专业团队,几根探针同时操作,那只需个把小时,就能摸清地底下的状况了。

到了2000年,四牛牌探针制造厂在河南成立,河南本就是盗墓重灾区,这使得探针在极短时间里风靡业内,更进一步加速了洛阳铲的衰落。

王长海能吃上倒斗这碗饭,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把探针玩明白了。

不过技术达标,不代表就一定能发大财。

前年夏天,他们在兴城搞了个清代都统墓。

出货时,买家看出他们是外行,就硬是把清三代的东西说成了宣统年间。

原本值十万的货,最后只买了两万二!

用长海叔的话说:想想就他妈磕碜……

所以,他才会拉我入伙。

倒不是因为我会看古董,而是他觉得我学习好,只要肯下功夫,应该很快就能入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唐?

实际上,这种草台班子一样的小团伙,恰恰才是这行里广大从业者的缩影。

这也是我自觉不如那位同行的原因之一。

他不仅天赋异禀,且初入江湖就有名师指路;而我,却是啥也不懂,跟着小团伙起家。

即便后来我也拜了高手为师,但这段“血统不纯”的黑历史,却是永远也摆脱不掉的。

这个,就叫出身。

小团伙水平有限,基本不碰先秦、汉唐这类年代久远的大墓。

一是找不到,二是找到了也拿不下来。

对他们而言,反倒是两宋和明清时期的古墓更受欢迎。

尤其清墓,除了王侯级别要深一些,剩下的达官显贵,哪怕一品大员,多数也不超过三米。

墓浅,工程量就小,自然也不需要散土。

当晚打洞当晚回填,然后偷偷把货一卖,被发现的风险几乎为零。

相比小团伙,野路子才是最不靠谱的。

这群人操起铁锹就特么知道干,完事提上裤子就跑,连个盗洞都不填!

基本上前脚刨坟,后脚就被逮住了!

现在好些短视频平台都能刷到探墓博主,如果你观察仔细就会发现,他们的视频内容,大都是明清墓和民国墓。

一个个盗洞大摇大摆的撅在外边,看着和光屁股的暴露狂似的。

不用怀疑,这全是野路子的杰作。

长海叔就不同了。

他曾在专业团队里做过土工,安全意识很强,要不然我也不敢跟着他出来。

倒斗这事儿,长海叔一年前就跟我提过,当时我还吓了一跳,还劝他别再去干,说盗墓是犯法的、被抓住要蹲大狱什么的。

哪成想,一年后,我却主动入了伙……

初八那天。

我早早起床插好粥,和奶奶打过招呼就离开了家。

奶奶没在意,还以为我是去上学了。

来到村口,长海叔已经在等我,和他一起的还

不想错过《倒斗》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