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章 膏泥

第一百章 膏泥

“小安哥,会用不?”

小安看了看对讲机,完后又看了看郝润道:“你俩行么?要不让她放风,我跟你上去得了,还能帮你提提土啥的。”

“放心吧小安哥!”

我伸出大拇指,指了指郝润,随口胡诌道:“你别看她细皮嫩 肉的,比我经验可多,她姥爷,她父母,全是我们北派行里人,绝对的根红苗正!”

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毕竟萍水相逢,还是谨慎点好。

不然万一掏出一大堆金子来,谁能保证人心不会变呢?

小安哥略显惊讶,上下打量了郝润一番,便点点头说那你俩去吧,有事儿手台喊我。

来到小诚家坟地。

昨晚探孔打了七米,其中上三米是淤土,下三米多是回填土,最后不到一米深度的时候,已经见到了夯土。

我套上套管继续,心里盘算着大概的时间。

前些天那场大雨过后,土层肯定比之前好挖一些,以我的速度,如果盗洞不超过十米,就算需要化合土,大概三个小时左右,应该也能完事儿了。

人就是这么矛盾。

昨晚我一个劲念叨着深点儿,现在我又怕它太深,万一碰上个十五六米的秦汉坑,那我一个人绝对玩不转……

正想着,呲溜——

铲子忽然下去了一大截。

我当场一愣。

不对啊?

这是我从来没体会过的手感。

很紧实,很均匀,但又一点不费劲,而且……还有点发黏。

这是什么土层?

难不成我打穿了夯土,挖到湿润的泥浆层了?

泥浆层是我们这行的土话,正经墓葬学里是没有这个说法的。

碰到泥浆层,就意味着马上要碰到地下水了,就是农村打井时,出水前的那种黏土甚至是稀泥。

这也不对啊?

就算是碰到泥浆层,也应该先出现生土,然后一点点变湿才对,没道理夯土下直接出现泥浆层啊?

我满脑袋问号,一点点将铲子拔了出来。

“郝润,拿手电!”

“哦,好的。”

“卧槽!别开强光!”

“哦哦,对不起对不起……”

头回干活,郝润也是一阵手忙脚乱,赶忙关了手电。

完后我告诉她,以后在这种开阔的、离村子近的山坡上开手电,要先用手遮住,将亮度调低后再照明,否则有半夜闲着没事儿干的人出来瞎溜达,五里地开外就能看得见。

郝润点头照做,然后举着照到了铲子上。

看她那副听话的、笨笨的小模样,我不自觉就是一笑。

收回目光,我定睛看向铲子。

不料!

就见十公分左右的夯土下,竟连接着二十来公分细腻紧实的青白色土块!

我瞳孔瞬间放大!

属实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诶?平川,这是什么啊?”郝润伸着小脑袋,好奇的问。

我干咽了口唾沫,吐出了三个字。

“青膏泥!”

其实无论周伶还是冯抄手,都跟我讲过膏泥层的手感,只不过我压根没往那想。

没敢想。

因为青膏泥主要流行于两汉之前,这难道……是个汉墓?

那还是不对啊?

唐半山,宋弯弯,汉墓出在山尖尖,可这地方是山腰啊?

这时郝润又问:“青膏泥是什么?很厉害么?”

“咳……嗯,一般般吧,也不是很厉害……”

“那你嘴唇哆嗦什么?”

“昂?没有啊?我这是累得!”

铲子上这节青膏泥,接近夯土的部分颜色偏清白,往下则是纯粹的青灰色。

这是典型的白带青,又叫干带湿。

因为青膏泥湿润的时候是青色,干燥后会变白或变成青白色。

第一次见着实物,我也好奇,就捏起一撮仔细查看。

没摸过的人体会不到。

湿润的青膏泥质地极为细腻,手摸上去时,就好像摸到了光滑的丝绸一样,特别温润。

而如果完全干燥成白膏泥,那质地就会比较硬了,会呈现一定的块状或片状结构,表面还可能会有细小的裂纹,但如果碾成粉末,依然可以轻易的附着在手上。

这种东西在古代比较贵,甚至有一两膏泥四两粮的说法。

因为青膏泥不是人工做的,是天然的,一般只有在合流或湖泊附近的黏土矿层中才

不想错过《倒斗》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