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八章 周鼎汉金

第十八章 周鼎汉金

我当时看见了什么?

青铜鼎!

连大带小一共三支。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e8zw.com

两只三足圆鼎,一只四足方鼎,此外还有一只青铜方壶和四只爵杯!

我心里砰砰直跳。

打从入行以来,虽然我已经见识过最顶级的青铜器,但亲手挖到这种大件,却还是第一次。

关键这纹饰……

蟠螭纹、窃曲纹、云雷纹……

灯光转动间,还有一抹亮色出现,其中一只圆鼎表面,居然运用了错金工艺……

我擦,这、这不是幻觉吧?

我赶忙抬手使劲搓脸,搓完之后又拍了拍,以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

这品相简直太精美了。

不过也对,青铜器在唐代不怎么值钱,如果不是品相极其漂亮,没必要千里迢迢带回草原。

“川…川哥…“南瓜试探着问:“我记得你说过,唐代墓里,也有可能出现青铜鼎来着?”

“是……”

我点点头,完后干咽了口唾沫说:“但这几件不是唐代,不是汉代,是货真价实的春秋战国青铜鼎!”

铜鼎这玩意,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春秋早期的青铜鼎,基本上沿袭西周晚期的风格,多为圆腹、立耳、三柱足,到了春秋中晚期,鼎的形制开始多样化,出现了束腰、垂腹、外撇而等更加别致的造型。

至于纹饰,春秋战国的铜鼎纹饰往往繁缛细腻,而且还会采用多层重叠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相比之下,汉代的就简单多了。

基本就是圆腹、附耳、三蹄足,纹饰也相对简洁,多为弦纹、乳钉纹等,绝大多数甚至仅以素面为主,这主要是汉代的审美风格,整体都偏向简洁质朴所导致的。

看鼎有个小窍门。

就是你一眼看过去,如果你感觉这东西在古代是用来烧香的,那多半就是春秋战国甚至是商周的,但如果你乍一看,会产生一种“这玩意是不是用来涮羊肉”的想法,那大概就是两汉的。

这个窍门主要针对圆鼎。

虽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总的来说也能涵盖到百分之六七十,再结合一下纹饰细节,大时期上的断代,基本是不会跑偏的。

“春…春秋?”

虽然入行不久,但耳濡目染,南瓜也知道东周的青铜器值钱,所以听我这么肯定的说,嘴巴不自觉就长得老大,愣了足足好几秒,南瓜忽然变得激动,抱住我使劲摇晃。

“卧槽川哥!那咱不是发了么!”

“那还用说!指定发了啊!”

话音未落,噗通!

一道灯光扫射过来,是把头跳进了甬道。

“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把头训斥道。

我和南瓜立即分开站好,不敢再叫。

而后把头看了几眼,便说:“抓紧时间,先把前室搬干净!”话落,他就直接去了后室。

……

唐代盗墓贼真不是盖的。

半个小时后,前室除了个别陶俑和那几口大箱子,基本已经不剩啥了,因为其余的物件,根本就没有太次的。

装青铜鼎的时候,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圆鼎内部居然还有十来个铭文,不禁又是一阵激动。

不过把头叮嘱我们要快搞,暂时也就没细看。

除了东周铜器,我们还在每个木箱子里,各自 摸出一枚马蹄金来,是汉代的。

我觉得这位老前辈当年肯定搞了不止四枚,但古代金银是硬通货,其余的估计要么是花了,要么就是留给子孙后代了,而这四枚,是他背着闺女儿子留下来压箱底的。

来到后室,就见把头站在木椁内,棺床旁边还摆着两个麻袋。

凑上去一看,发现把头已经将木椁掏干净了。

见我俩过来,把头便道:“来的正好,开棺吧!”

南瓜想了想,忽然问:“把头,这是个老前辈,有没有可能在棺材里放置机关啊?”

“别瞎扯淡!”我边拿撬棍边说:“有机关也是放墓道里,这个点子连墓道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机关!”

不料听我这么说,把头却道:“未必!”

“机关虽然没有,但下毒是有可能的,你俩带上点口罩手套什么的,一会听我指挥。”

我想了想,便好奇的问:“把头,我看过《新唐书》和《旧唐书》,按理说,以唐代的生产力和提纯技术,应该搞不出来这种接触性或是吸入性的毒药吧?”

“呵呵……”

把头淡然一

不想错过《倒斗》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