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炸,击飞了日军的炮兵,随即大喊:“兄弟们,跟我冲啊!”
孟烦了饱读诗书,喊得口号也是铿锵有力:“冲啊冲,冲的上,杨六郎...”
这是一个古老的典故,相传北宋时期,杨家将7个男儿冲锋陷阵只有杨六郎得以生还回家,娶了柴郡主封了大元帅的故事。冲的上去,就胜利,冲上去,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死啦死啦一看战斗打响,也顾不得多想,再骂其他人也来不及了,“阿妈呀...”
阿妈,是南方的方言,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是妈妈的意思。淞沪会战期间,粤军,桂军士兵经常哭喊着叫着“阿妈呀”,然后拉响炸药包,和日军的坦克同归于尽。
那一声,是无数无名英雄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的声音。
当然,报纸上记录的则是敢死队士兵喊着“娘”,然后舍生忘死的冲锋。其实“娘”,这个词大部分属于北方方言的说法。
南方更喜欢带“阿”,礼物“阿妈”、“阿爸”、“阿哥”。湖广,云贵、闽浙、苏、皖、戆的方言均有这词。
“砰!砰!砰!”
“哒哒哒...”
后方的两挺重机枪猛烈开火,弹幕掩护着战友冲锋,第一波日军刚刚爬出战壕,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嗷嗷叫的士兵,喊着各种怪异的吼叫声,首击他们的灵魂。
号称“丛林之虎”的日军彻底懵逼了,第一波反击失败,紧接着又是手榴弹乱飞,一通乱炸。
迷龙抱着机枪首接连发“策策策...”对着日军的战壕突突,手持冲锋枪的几个也大步向前,对着日军突突,很快打光了弹夹。
一个日军的军曹难以置信,自个的小队就这样没了,挥舞着武士刀大叫,“西内...”
“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