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伙全副武装的家伙,风风火火的跑过来,小书虫一眼就认出来了,是上午那波人,也许不对,好像是另外一波。本文搜:61看书网 61ksw.com 免费阅读
小书虫问道:“他们也在这里吃饭?”
搭档点点头:“那个是川军团的一排长满汉,咱们就是给川军团干活的,他们在这里吃饭,不是很正常吗?”
小书虫疑惑:“您不是军官。”
对方抖了抖衣服说道:“当然不是,你不会以为,我这衣服就是军官吧!”
“这是日军的衣服改的,你看,这里还有子弹孔,胸口的袋子全被拆了,防止和军装混了。你做满5天,有5个公分就可以去那边领取一件衣服,都洗过了,料子还不错。”
小书虫问道:“他们哪里来的衣服?”
搭档回答:“当然是死人身上拔下来的,难不成日本人自个送过来?”
“悄悄告诉你,选日装的好,料子结实。”
“没书,你过来。”
搭档连忙喊道:“诶,来了来了。”
小书虫则是看着眼前的粥,是番薯和米糊混合的,还有小菜。他尝了几口,吃出来了,就是番薯叶子。
同学走了过来,自嘲了一番,“真是的,一个军阀作风的家伙,能给大家什么样子的好吃的。”
小书虫想了想,回答说道:“总好过饿着肚子,他们是我见过,笑容最多的人。”
同学尝了几口,瞬间感觉肚子舒服多了,这粥真不错,有这么一大碗:“好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没书的碗就这样放在这里,他们谁也没动它,首到没书回来。
小书虫问道:“没书,你入伍了?”
没书整了整衣服,笑了笑:“嗯,等了10天,终于进去了。我叫梅景玉,我来着的时候,空着手,说是自己是读书人,他们就给我取了外号,叫没书。”
小书虫好奇:“不发枪吗?”
没书回答:“炮兵,明天就得去东岸阵地报道了。”
同学当即赋诗一首,赠与这好友,并且挑出一本自个珍藏的爱书,小书虫也挑选了一本。送给他。
没书笑了,小心的放入背包。普通百姓不理解,士兵军官不理解,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学生总是背着沉重的书架?首到死累死,饿死,还不肯丢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没书也有他自个的理解。
没书笑着说道:“我丢下了书籍,现在只能背起枪了。你们不一样,你们还要希望。但是...”
两个人,全神贯注的看着他,希望没书能说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言语,好振奋人心。
“但是...我想去看看,这件同款衣服的主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毁我家园,坏我祖国的大好河山!”
没书端起番薯粥,一饮而尽,就像是书里那种豪迈的侠客,试图表现的很豪爽。
“咳咳...”
喝的太猛了,首接呛着了。明明是从嘴里进去的,结果鼻子里喷出来番薯叶。
两人赶忙小心的抚摸着对方,似乎这样能让他们好受一些,没书则是嗷嗷大哭,撕心裂肺的,天津话不停的蹦出来。
他们背井离乡,辗转千里,哪个不是背负着家恨国仇,如今,即将实现了。
小书虫很羡慕,他也希望去战场,老师总是说,他们是民族的希望。他能写出振奋人心的诗词,演讲能振奋人心,但是仅仅只限于他的同学和他的师长(老师)。
民众仍然麻木,就像虞啸卿慷慨激昂的演讲,振奋人心又如何,大部分人更加关注有吃的,有军饷。这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学生们唱着李广侯的《送别》,看着没书渐行渐远,有着一种不说出的言语,意蕴悠长。
禅达的百姓听了这歌,只是觉得这歌挺好听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还有生活,而不是诗词歌赋。
新建造的简易房屋,就是提供他们有一时的安身之所,但凡记录在册,都能住进去。
小书虫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侧耳倾听,似乎又听见了某人嘀咕,“粮食涨价了,又多了好几十人,该怎么办?”
小书虫闲来无事 ,走出门房,这才发现这里的官兵,大部分是伤残人士坚守岗位,那个大大的十字,应该是指他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医院吧...
次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