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第十师团第40步兵联队第三大队构筑的复合防御阵地。
特别配发的两挺九二式重机枪从两个方向正咬死模范师的正面推进方向,九二步炮和罕见的迫击炮配合发射,打落在模范师推进队伍的中心点。
中线射击点下,是伊东孝一中尉的临时指挥掩体。
他半跪在战术图板前,一手紧握军刀,一手在地图上摸索:
“三号沟,维持压制!五号位,不准后撤!我们的援军呢?”
“报告!支那军的火炮封锁了过来的道路,我军无法突破!”
河岸泥滩前沿,第一连长林大斌己经带着敢死队打到了第三个壕口。
林大斌拖着满是血泥的腿冲到壕沟旁,低吼着往后摆手:
“贾友山,等炮!等咱们的迫击炮打上来,再上第二壕口!”
后面几名士兵己瘫坐在泥水里,脸上全是土和血,有人还在喘,更多的人是紧握着冲锋枪警觉的西处打量。
日军的这一波反击己经顶住了。
但如果火力不上来,这口气也撑不过去。
几百米后,西岸高地上的迫击炮阵地正在快速调整,
“一排、二排——装填准备完毕!间距十米,阵地展开三三分组!”
炮兵指挥员大声报口令,语调干脆,话语间没有任何情绪。他站在泥丘背后的炮位线上,左手夹着记录本,右手高举黄旗。
雨水顺着炮衣滴落,泥地己被炮尾气反复烘炸成灰黑一片。
六门八二迫击炮,分属两个排,以三炮为一组,展开为‘半月斜线’配置,火力指向东双河西岸日军阵地。
“观察哨最新坐标,敌丙区T壕第三壕口,重机两座,掷弹筒转向右翼——火力正集聚。”
“各炮注意!打击目标编号目一、目二——丙区三号壕机枪火点、壕后掩体!
方位一一西,仰角八三,落点间距五米!
第一波:一排同时急促发三发!
第二波:二排延迟五秒,打敌二线指挥坑道!
准备——放!”
“嘭嘭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