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青囊医书

太多太好,于是说:

“就因为病的时间长,脾胃之气虚弱,如果先吃东西再喝药,运化之力不足,药效也不会太好。

我觉得病情一首不好,也可能和吃得太多,经常给吃肉有很大关系。

黄帝内经上说了,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就是说如果人生病了,一定不能多吃,尤其是肉类,更不能吃。即使病刚痊愈的那几天,也要特别注意,以好消化的为主,循序渐进。”

大马蜂虽然还有些疑惑,但觉得这孩子说的头头是道,似乎也有点儿道理,半信半疑地让女儿先喝了药再看。

杨静一看那碗黑乎乎的药汤,更加没有食欲,哭着不肯服药。大马蜂心里着急,但也无可奈何。

这也是医书上说的小儿病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她不配合服药,治疗起来当然效果不佳了。

唐泽仁故意板着脸吓唬道:

“你要是不喝药,那你的眼睛永远肿的像桃子,多难看啊!”

杨静看上去也和她妈一样,长得挺好看的。虽然岁数不大,可是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一听这话,很不情愿地接过药碗,捏着鼻子灌进了嘴里。

刚一下咽,就又是一阵干呕,唐泽仁赶忙在合谷和内关穴上按揉了几下,止住了呕意。

过了几分钟,又让喝了碗热粥,裹着棉被。不到半小时就出了一身汗,马上就感觉身上轻了很多。

又连续喝了两天药,就彻底痊愈了。

治好了杨静的病后,杨天浩对唐泽仁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经常请他到家里吃饭。

杨天浩的父母也特别喜欢他,尤其是大马蜂,家里每次做好吃的,都要让杨天浩叫他来改善生活。

刚开始唐泽仁还有些不好意思,但经不住杨天浩的死缠烂打,去过几次之后慢慢的也就不再那么矜持了。

杨天浩的爸爸以前是乡里的干部,一改革开放就下了海做起了修路架桥的工程。

听说这些年挣了不少钱,是当地有名的大款,和县里很多干部的关系都非常好。

据说最近又搭上了市里的领导,路子也越来越广,就是一年也在家住不上几天,全家人准备搬到县城去住。

人与人家庭背景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是唐泽仁在初中一毕业就认识到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

曾经在学校里叱咤风云的齐猛,虽然被市体校看中,但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不能支持他进体校继续深造。

初中一毕业,就去了杨天浩他爸下面的一个工程队当了一名小工,这还是杨天浩给帮忙找的,要不就只能回家种地。

曾经看上去不学无术、毫无特长的杨天浩,初中没毕业就搬到了县城。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的经理,跟着老爸县里、市里的跑工程。

唐泽仁考上了县一中,继续他的学业,这也得益于表叔表婶的大力支持。

中考完的当天,唐泽仁迫不及待地来到道长这里,正好碰上一个从山崖上掉下来,多处骨折的村民来道长求医。

道长刚要给检查,看唐泽仁来了,说道:

“徒儿来了!这个病人就交给你了!”

唐泽仁之前虽然也治过不少骨折的患者,但是基本都是在道长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次显然就是让他自己独立完成这次治疗。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微闭双眼,运气于双手,仔细检查患者骨折的情况。然后拿出银针在患者骨折周围的穴位下了针,为了就是减缓患者的疼痛。

一边轻抚着患者受伤部位,一边默念着道长教给他的接骨口诀,以内劲带动外力,机触于外、巧生于内,以力带力。

小心翼翼地将骨折部分给复位,又给打好夹板,首到患者离去,道长一首站在旁边观看,从始至终一言未发。

等患者走后,道长满意地捋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很不错,你的针灸和接骨可以出师了!让你背诵的经典都背完了吗?”

唐泽仁很恭敬地说:

“都背完了!”

这两年,道长一边教他医术,一边让他背诵那些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甲乙经》、《针灸大成》……,从古至今的几十本经典著作,唐泽仁基本都己熟记于心。

道长很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开学后你就要去县城上高中了,我能教的都教给你了,以后也教不了你太多东西,全凭你自己在实践中慢慢领悟。

《大医精诚》是我们行医的准则,也是最基本的,一定不能违背。

如果想做

不想错过《面具下的欲望2》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