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青囊医书2

唐泽仁也没再追问那个问题,又翻看着这本《青囊医书》,内容比道长口授的详尽很多,稍显疑惑地问道:

“既然我们都有了华佗传承,您还让我还背那么多医书干什么?专心研读这本《青囊医书》不是更好吗?”

道长笑了笑说道:

“首先古代医书其言甚简,非资质绝佳之人不能窥其一二。本文搜:我的书城 3wwd.com 免费阅读再次,这些都经过了几十代的传承,有很多内容都经过抄写者的理解有所改变。

就连目前流传最完整的《伤寒杂病论》,事实上也非仲景原著,有很多内容也是王叔和按照自己的理解而誊写的。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整理时难免会有失偏颇,这本书能保证有八成是与华佗相吻合就很不错了。

所以读任何一个名家大作,都需要仔细甄别,用心领悟其中的奥妙。陈修园读书三千,叶天士拜师过百,这都是精研医学的典范。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真正学有所成,不读三世之书,不可为医,就是这个道理。

再就是中医是讲整体的,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时代不同了,人的疾病和治法以及药物,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我二、三十多岁时给人看病能做到十全八,就因为我那时经常游走于红尘之间,对世间的苦与乐感同身受。

但后来按照祖师的规定,为了六根清静遁入深山修身养性,也就没有那么自信,对很多疾病也是束手无策。

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栖身在深山中而远离尘世,让自己与这个世界脱节。有很多疾病自然无法理解病人的病因,也就无法准确的辨证施治。

人不是机器,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环境和情志的影响,最终体现到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或系统上。

所以不懂人世间的苦与乐,不融入社会,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大医,我这两年才真正理解了大隐隐于市的道理。

这也是我一首不愿意让你修道,希望你按照正常人去生活。从古至今的名医,没有一个是在远离尘世的深山中修炼出来的。

那种看了几本医书,或者得到了什么秘籍,一下子就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名医,就连扁鹊华佗也不可能。

医术必须与时俱进,那就离不开现实生活。我们这几代其实己经误入歧途,所以医术也并不高明。

我给你的这本《青囊医书》,除了最后那部分我也没练过,其他的内容己经全部传授于你,而你觉得自己的医术如何呢?”

唐泽仁很尴尬地说:“弟子觉得也就刚入中医之门,还未登堂入室!”

道长微微一笑说:“恐怕你的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当然了,以你现在的水平能做到十全六,己经非常难能可贵。

虽然和那些医院的医生相比算是很高的水平,可是如果严格来说,这只能算作一个下工。”

唐泽仁知道《黄帝内经》上对医生的水平有一个评价标准,叫做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

即使黄帝和岐伯这种神一般的存在,也不敢说包治百病,所以《黄帝内经》上没有十全十的说法。

本来还有些自豪,心里确实觉得自己己经很了不起了,被道长说中心思,又马上惭愧地说道:

“谨记师傅教诲!”

道长知道唐泽仁毕竟还是个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要打压让他别太膨胀,更多的是需要鼓励,让他有信心做到更好的自己,于是接着说道:

“要记住,中医是经验医学也是实践医学,不多接触病人,空谈理论永远也成不了大医。

但所谓的经验也并非都是自己亲手治疗过的,也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总结和领悟出来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主要还在于自己的悟性。而不是单纯依靠别人传授,或者看过的病人多就能自然获得。

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中医,也做了一辈子的医生,但是真正的水平并没多高,能做到十全西,在现在来说己经是很不错医生了。

可是叶天士十三岁就成了名动当地的名医,这就是资质和悟性的不同,导致最终的成就也天差地别。

你的资质和悟性远超于我,只要能守住本心,不囿于名利,以后的成就也会很高,成为当世华佗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泽仁知道,黄帝内经说的十全几,都是指一次治愈率,也就是一接触病人就能准确的辨症,并采用最优的治疗方案。

并不是说医生给这个病人看过病,最后这个病人的病好了,就算是治愈

不想错过《面具下的欲望2》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