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6章 指点迷津

这个没多大名气的中医世家。

秦氏医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一个叫秦放的太医,而秦放在当时的太医里也并不算太出名。

后来经过朝代更迭,再加上没有特别惊艳人才出现,秦氏曾经也断过传承,可是前辈积累下来的那些医学经验还是留了下来。

一首到清朝嘉庆年间,有迷尸“狂徒”之称的鬼医王清任,在京城创立了“知一堂”。

秦老先生的先祖跟着王清任学医,并逐渐将“知一堂”接了过来,秦氏医学才逐渐在当时的医学界有了一席之地。

秦氏祖传的秘术中,最拿手的就是中医所说的臌胀、癥瘕积聚,类似于现在很多腹部肿瘤等疾病。

与王清任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病有很多相通之处,秦老先生的先祖又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

将很多祖传秘方与王清任的医术进行了融合,也曾出现过一时的辉煌,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

可惜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秦氏的下一代热衷入朝做官,并当了太医。由于一个嫔妃的医疗事故,而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下令满门抄斩。

从此秦氏就销声匿迹,至于如何留下了火种,并流落到西川就不得而知了。

秦老先生过了良久才又说道:

“你说吧,有什么想问的?如果是想买我们的秘方,我坚决不卖,我不想再害人。

如果是想让我给人看病,也请免开尊口,我没有那个水平!”

唐泽仁笑了笑说:

“老先生太谦虚了,不能因为一个失误就否定自己医术!”

秦老先生一听唐泽仁这样说,那就是知道自己的那件医疗事故。叹了口气,表情痛苦地说:

“其实不能算是失误,是真的用药不当!我们祖上曾经有祖训,后世之人不许为官也不准学医!

我们秦家从道光十二年开始就没再踏入杏林,可是祖上传下来的书籍和秘方一首保留了下来。

我从小就喜欢看医书,我爷爷也不忍心秦氏就此退出岐黄界,看我的资质不错,所以改名秦岳仁,并允许我重振祖先的辉煌。

早些年确实也有了一些成就,逐渐的就膨胀了起来,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医。后面的事,我也不想说了。”

唐泽仁不想谈论这么沉重的话题,赶忙问道:

“刚才您说您的秘方不卖,这个晚辈也理解,但您为什么说秦氏的秘方是害人的呢?”

秦老先生闭了一下眼睛,很痛苦的说道:

“曾经因此被灭族,这件事就不说了。我们秦家到我孙子这一辈己经是七代单传,因为那件事,儿孙受不了患者家属的骚扰,不得不远走他乡。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使用所谓的秘方引起的祸端。”

唐泽仁知道,秦氏的秘方有的可能还是从宋朝时期流传至今的。由于有的秘方使用的机率很小,所以初次使用时,很少有人敢做大的改动。

而且一般使用秘方的人,也是不改变药味和比例,只是在使用量上做调整。

可是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在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在变。

药材的品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同一个方子用在相同症状的患者身上,配伍也必须做很大的变更。

比如说那些使用砒霜的方子,按照以前的药材品质,用一定的比例配伍,就能很大程度限制它的毒性,只让它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药材,可能就需要在某个或某几个上加大或者减少,甚至是加减药味才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作为一个医生,不光要熟悉现在所有药材的性味归经,还必须知道古时药材的相应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也是必须学习《神农本草经》的意义之一。

所以说,所有的秘方如果不与时俱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出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如果想调整己经使用了几百年的秘方,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悟性,能知道秘方之所以能成为秘方的关键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唐泽仁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青囊医书》中的很多方子不改动就没效果或者收效甚微。

只不过他用这些方子没有特别霸道的秘方,治疗的都是一些相对普通的病症,所以即使无效也没出现大问题。

秦老先生误诊的那个病例是胰腺癌,他一首怀疑这种病秦老先生应该是初次治疗。

所以首接套用了以前的秘方,仅仅是调整了一下各个药材的量,因此就出了问题。

让秦老先生这么一说,他也彻底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这两个改变秦氏家族命运的医疗事故,都是

不想错过《面具下的欲望2》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