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苏荃是想要拒绝的,毕竟他是刚来的,课题组还有好多更有名望的教授,他们更配得上这第一作者。
但是胡建一句话直接回绝了他,“在我们这个实验室,每个人都能混上一篇nasture,就不要磨磨唧唧的了,你现在是最需要的人。”
能说出这几句话的人,估摸着也就只剩下胡建一个人了,苏荃实在是推脱不了,更何况他现在确实需要这样的成果。
一篇nature的第一作者,别说是国家自然基金了,直接评个副教授都没有人说半个字的。
对于这种级别的文章,审稿的速度非常快,一般情况下五六个月的发布周期再正常不过了,有时候一年也是司空见惯的。
但是胡建和编辑打了个招呼,再加上过硬的科研实力和写作能力,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审稿和修改的过程,那些负责审稿的专家根本给不出什么意见啊!
开玩笑,人家胡建的研究水平是全世界最领先的,他们怎么都觉得自己不配当这个审稿专家!
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全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实验室在特殊的外界条件下,已经成功在120摄氏度,50个大气压下成果实现了超导,在整个研究领域,这绝对是突破性的进展。
全世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向胡建的课题组发起了邀请,希望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团队去做一些讲座和分享。
和夏景风商量了一下,从四月底开始胡建准备带一些人前往欧洲开展一圈巡回的讲座,毕竟研究这种事情需要大家相互交流才能有更多的碰撞和很快的进步。
恰好遇上了五一的假期,夏景风干脆直接带上了方觉夏,跟着实验室的团队们一起去玩几天。
他们的第一站就是雪国的皇家理工大学,除了一些年纪比较大或者身份特殊人,整个实验室20多个人踏上了前往欧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