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呆住了,天啊,又一个贤才。
此人若将来出仕丞相,别的不说,想让大汉吃亏几乎不可能。
何太后对刘辩拉来的新生官吏彻底改观了。
随便拉出一人顶得上曾经满朝文武。
若有一人落到灵帝手里,何至于天下动荡不安?
何太后对剩下的人更感兴趣了,唤道:
“吾记得皇帝寻了位太子仆,不知是何人?”
诸葛亮起身拱手:“臣太子仆诸葛亮。”
一个比杨修还小很多的人。
何太后面露讶然之色,看起来,诸葛亮应该跟刘协差不多大?
原以为会是名二十多的青年俊杰被破格提拔,没想到这么小。
“卿今年是何年龄?”
“回太后,臣刚满十岁。”
“……”
皇帝也太胡闹了。
反正人都叫出来了,何太后继续问:“卿有见解吗?”
诸葛亮道:“有浅薄之见。”
“说来吾听听。”
诸葛亮接着说出自己的见解。
围绕拉刘抗袁而谈。
说的也有道理,刘焉快不行了,总得为后人考虑。
如果朝廷开了口,他肯定是愿意戴罪立功的。
益州和荆州其实都不好啃,前者山路崎岖不好走,后者水系太多需要水师配合。
水师的事朝廷正在建,但山路一时半会儿不好解决,所以以拉拢为主。
至于交州,采取远交近攻,在益州和扬州没解决前先拉拢,等到两地收复了,对付交州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场对未来国策的讨论,让何太后看清他们的才能,整个人彻底放下心。
宴席一首持续到下午,何太后向他们透露天子身体好转,明日可以去看看,这场家宴便结束了。
何太后起身离开,荀彧等人躬身相送,没得到回应。
抬眼望去,何太后只剩下一个背影,夕阳照在她身上,好像预示着她的结局。
众臣内心不由得沉痛,心里有种酸涩感。
何太后做了许多错事,唯独这次。
她帮天子铺好了路,或许这是他们这群外臣,最后见到何太后。
明日过后,新生派官吏不再处处小心翼翼,龟缩在荀彧身边。
而是占据朝廷九卿的职位,辅佐天子,在舞台上绽放各自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