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3章 为霸占人妻害其公婆!2000年蠡县“12·26”投毒杀人案

的样子,谁知恰恰相反,西十出头的人倒像是五十多岁,一脸的老气横秋,纵横交错的褶子中隐隐闪烁着几分紧张的神色。武教授首视着对方的眼睛,开始了测前访谈。

“……你们村老张家中毒死了几口,你跟他们是前后邻居,对这事清楚吗?”

“知道一些。”

“你那天去过张家,给他们修炉子对吧?”

“是的。”

“那天你都干了些什么事,请你跟我们说说好吗?”

“我早起后,先是打扫了院子……”张大圭认真地叙述着那天从早到晚的活动。

“都有人证明吗?”

“我说不清。”

“现在有一种高科技手段,可以搞清这些问题……”接着,武教授向他介绍了心理测试仪的作用。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干这事儿的人总要在那儿留下点儿什么,不留下是不可能的,除非没干……公安局找过你吗?”

“找过。”

“公安机关是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的,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是不是你,咱们是可以用仪器测出来的……你是愿意接受测试呢,还是主动交代问题?”

“真不是我干的……还是给我测测吧。”张大圭声音有点发抖,依然是一脸的无辜。

“那咱们就测吧。”

在张大圭身上手上装好传感器,武教授便开始一道题一道题地发问,张大圭机械地答着“不知道”、“不是我”。不管他怎么回答,由他大脑中的犯罪心理痕迹所形成的心理生物反应信号,都随着对发问的反馈清晰地传送到了测试仪的屏幕上。

大约20分钟,第一遍测试结束。获得的结果实在是武伯欣、丁同春所没料到的,所有的目标题曲线都上来了,相关特异反应非常典型。

刚下网就捕住了大鱼!他们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一阵狂喜。

测第二遍第三遍时,不但对目标题的心理生物反映更为典型,而且还出现了超前反映!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被测人特别担心被问到的问题上,表明他对这个问题有特定的心理痕迹,经过第一遍测试,对这道题的顺序位置熟悉了,再次问到时,一句话没说完,心理生理上的反映指标就上去了。

张大圭所担心被问的是一组作案情节题:

那一天下老鼠药时,作案人是下到锅里去了吗?/是下到瓦缸里了吗?/是下到木桶里了吗?/是掀起那个盖子吗?/是把手伸到木桶里了?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书己确认,老鼠药是下到那只盛玉米面的木桶里。掀开木桶上的盖子,把手伸进桶里(或许还要搅和一下),必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动作。

张大圭对“下到锅里”和“下到瓦缸里”没有任何反应,一听到“木桶”,曲线猛地就上去了。然后便在此问上出现超前反应。

依据测试同步评判图谱结果,武教授郑重地对张大圭宣布:“根据犯罪心理测试结果,这件事就是你做的!希望你能抓住机会,主动交代,争取从宽处理。”

张大圭顿时两眼发首,面如土色,虚汗淋漓。他没有任何言语。两名威严高大的刑警进来,给张大圭戴上手铐押了下去。

刚把张大圭的事办利落了,马缨花也从乡下给带到了。认定了张大圭是作案人,并且是一人作案,但这还不能完全排除马缨花,也有可能他们事前密谋过,或者是知情人。可是,测试结果再次大大地出乎于武伯欣、丁同春的意料——马缨花对作案情节全然不知。

在测后谈话中,马缕花的言谈举止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拘谨和紧张。她高高兴兴地坐着公安的车子回村去了。

武教授建议,不妨先晾张大圭一下午,晚上一块去审,彻底打掉他的心理防线。

刑警队领导也认为这样最好。

昨夜睡得晚,又紧张工作了一上午,武伯欣、丁同春饭后回到客房,倒在床上很快就呼呼睡着了。大约下午4点钟的样子,刑警队的李副中队长兴冲冲地推门进来,喜不自禁地大声说:“哎呀呀,两位老师别睡了,报告个好消息,供了!”

丁老师先醒,坐了起来:“供了?”

“对,张大圭全供了!

原来,张大圭被带下去后,首个劲地冒虚汗,在押解车上就主动开口说:“你们别问了,我都告你们吧……”

吃过午饭后,刑警队马上就安排人对张大圭进行审讯。

他交代,1998年底以来,他跟马缨花有过多次关系,他对保持这种关系感到很满意。后来,马随丈夫外出打工几个月,回来后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总是拒绝他。他猜测一定是张老汉两口子的主意,让儿媳妇外

不想错过《那些轰动一时的大案奇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