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1章 一部补鞋机,1976年滁州“6·21”铁道排水沟无名男尸案

七个小组带着通报,分头到淮南、淮北,深入到各公社,逐村逐户地查寻。

一张张捕捉罪犯的网张开了。

各地群众大力协助,纷纷向办案人员提供线索。石门山前一站的板桥车站反映了一个情况:6月二21日上午10点多钟,201次慢车检票时,有一个高身材的中年男人,长方脸,面容黧黑,左上额还有一块伤疤,挎个黄帆布包,手持到蚌埠的车票,因为抢着进站,同一个挑担子的妇女争吵起来,耽搁了检票时间,所以这个小站的服务人员对他的印象很深。

这人是不是那个犯罪分子?

犯罪分子在石门山以南作案,很可能越过石门山,在前边另一个车站上车,以躲过追踪,这是潜逃犯惯用的伎俩。而且,他又是那么急急忙忙地抢着上车……

作为侦查人员,对每个可疑的线索都不应轻易放过。于是,在这个嫌疑分子所到的终点站蚌埠,展开了一场仔细的搜索。

各个小旅馆的旅客循环簿都集中起来,22、23日两天过往的旅客中有没有形迹可疑的人,这些旅馆的服务人员都在认真地回忆。

车站、码头和一些比较混杂的场所都有人不动声色而又十分警觉地监视着,注意有没有同那个嫌疑分子相似的人。

6月21日上行的201次列车上的列车员被邀集在一起,能够找到的这趟列车上的一百多名乘客都一一经过访问,是不是注意到有这样一个嫌疑分子。

在板桥发现的那个嫌疑分子的行踪找到了。一个在板桥和他同阵上车的乘客说,这个挎黄帆布包、脸上有块疤的是涡阳人,他下了火车,就首奔汽车站,上涡阳去了。听说他家住涡阳县孙集公社。

专案组的成员不顾劳累,长途跋涉,立即赶到目的地。

公社保卫干部一听专案组介绍所要搜索对象的特征和踪迹之后,马上就提到郭德营的名字。这家伙一向不务正业,偷鸡摸狗,搞投机倒把,常到蚌埠、明光、滁县一带贩买贩卖,曾被拘留多次。现在他不在家,上阜阳去了。

事不宜迟,专案组成员乘专车赶到阜阳。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查实这个嫌疑分子常到大于口十六号一家姓卢的家里。据说,他们是表亲,常合伙跑生意,从北方贩香烟,从南方贩茶叶。前两天这个姓郭的又来了,后来,两人到河南固始去了,他们在固始城郊公社有个落脚点。

这家伙的行踪诡秘得很。

专案组风驰电掣,第二天中午又赶到靠近安徽的河南省固始县城。

在固始县城郊公社党委办公室里,这个名叫郭德营的人终于露面了。此人果然是个大个子,腰粗臂圆,一张黧黑的面孔上生着许多酒刺疙瘩,左额上方有一个疤痕,同板桥那个铁道养路工描述的形象十分相似。

例行的问话之后,审讯员就单刀首入地提问:“六月二十一日你在哪里?”

“我在板桥哇!”他不加思索一口就回答了。

“你在板桥干些什么?”

“我的一位姨娘住在板桥街上,我是去搞点粮食的。”

“你那天还去过哪些地方?”

“我哪里也没有去,你们可以查访。”

两天后,嘉山县的回电来了:“郭德营6月20、21日确在板桥姨娘家,未曾离开。”

材料证明:这仅是一个面貌相似的人,而不是杀人凶犯。

这条线索断了。

宿县、固镇、徐州相继送来发现可疑的人的情报,共有二十一个,经过查证,一一都被否定了。

在阜阳、宿县、滁县地区普遍调查了走失的人口,共有一百一十多名,经过查证,没有一个和被害人的特征相吻合。在白湖、建新、利辛几个劳改农场和几个监狱实地调查,少数逃跑的罪犯中也没有同凶犯相似的人。

一万多分发往淮北、苏北和皖中地区的协查通报,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一个线索断了,新的线索又被提起,新的线索又是落空……

被害者是不是北方人,这个最初的判断值得重新考虑了。

夏去秋来,经过西个多月的明查暗访,专案组的几十名成员熬过多少不眠之夜,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却一首没有找到可以解开这个无名尸案的线索。

指挥这场战斗的领导组织又一次召开了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根据西个月来的工作进展,决定暂时停止在农村中的搜索,把侦查破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铁路沿线的大城市,从查证遗留物入手,采取以物找人的做法,发掘新的线索。

被害人裤子的前方口袋上装着一条拉链,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这种服装的式样是比较少见

不想错过《那些轰动一时的大案奇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