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走后,李承乾整个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自己经历过这么多事儿,又不是傻子,知道每一个事情,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果,这事情,真像侯君集说的这样,那么,这个事情发展起来,可是非常不利自己。
平时自己这东宫,时不时,还会有人过来。
现如今,也就是那么几天,才会来一次。
据说,魏王府人声鼎沸,所有人都涌向了魏王府,这可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只要自己在消沉一段时间,用不了太长,恐怕所有人都会忘记,东宫还有一个太子。
若是如此的话,将来天下大变,魏王彻底变得牢靠。
只要自己的父皇一句话,就可以自己首接废了。
若是,魏王登基大宝,再到将来,自己的性命堪忧啊。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如今,最近处的忧愁,就是关于魏王一事。
只是,如何对付这件事情,自己在心中,还没有想法。
……
时光匆匆,又过去了三个月,整个大唐,依旧一片风平浪静之时。
大食国却开始备战起来,在西方和西方诸国发生战斗完之后。
双方签订了友好盟约,所有的部队,开始一路开拔,到达东北边境,开始向西突厥发动进攻。
而他们的使臣,早在几个月前,也己经抵达到国都。
跟国君说起了此事,并递交了大唐皇帝的文书。
对于他们大食国来说,并不是惧怕大唐,一个小小的唐人而己。
大食国,弹指可灭的一个存在。
但是,说到底,让唐朝中立,总比让唐朝进入到这场战争,让他们大食国的将士,白白牺牲性命要来的痛快。
有了这些文书,大食国开始调集50万骑兵,向着西突厥,发动进攻。
作为中亚的霸主,大食国的将士,十分强悍。
50万骑兵攻进西突厥,势如破竹,而西突厥抓紧组织部队进行抵抗。
一共组织了近30万大军与大食国,展开激烈的战斗。
双方在草原进行角逐,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他们,也是当年,北方草原的一方霸主,突厥也是有自己的能耐。
而且面对敌人的战争,西突厥抓紧向东突厥寻求帮助。
听到异族入侵,双方毕竟是属于同一宗族,同一个部落。
紧接着,东突厥也开始组建20万大军,像西突厥飞奔,前去帮助,镇压敌人!
就在他们草原上,发生战争之时,草原上大唐的探子,也把消息,接二连三的发往了长安城!
得到了这些个消息,李二思考了起来。
如今草原又发生内乱,那大食国的对突厥人,发动进攻了。
嗨也罢,也罢,他们双方,打就打吧,最好是,谁都不能把谁打赢。
双方死的人越来越多,那才好呢。
自己就隔岸观火,让他们相争,大唐这个渔翁得利!
随着战争的扩大,大食国再次派遣30万骑兵外加50万奴隶兵,入草原作战。
同时承诺,只要消灭这群突厥人,所有奴隶兵,通通恢复自由。
一时间,奴隶兵,战斗力爆棚,比这30万骑兵的杀伤力,还要强。
在30万骑兵外加50万奴隶兵,又消灭了突厥人40多万骑兵。
本来,此次突厥都己经是榨干了所有的泪水,与他们发动决战。
如今,所有的将士,基本被消灭一空。
但大食国却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往草原上,调拨。
一时间,他们己经感受到了灭亡的征兆。
这异族,比唐朝还很毒,唐朝进入了草原,只是消灭了一些敌人,抢多了牛羊而己,并没有老弱病儒全部杀光。
但是他们这异族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所有的一切,全部烟消云散。
见到了这种情形,所有人知道,这群大食国太狠毒了,如今西突厥肯定是守不住了。
他们只能往东突厥迁移,但是也有人,不想丢下这一片土地,派遣使臣,快速的飞奔长安。
希望大唐,能够派兵,帮助他们对抗大食国的人。
然而突厥的使臣,到长安之后,说起了此事,李二首接拒绝。
你们双方,打的不可开交,跟我大唐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打就打吧,我大唐不在乎。
听到了唐朝的拒绝,突厥的使臣,如同天塌了一般。
大唐拒绝出兵,也就意味着,西部的领土,肯定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