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在寻找什么,去山腰处那烈士陵园看看吧。”
“烈士陵园?”我闻言实在有点纳闷不解,问他:“那边有什么?”
我们这次过来是要寻找龙气的来源,和烈士陵园又有什么关系?
小老头淡淡说道:“去看了你就知道。”
说完,收起自己的摊子,挑起保温箱走远了,我隐约听到他好像在念一句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这首诗我知道,是我们的一代伟人所做,赠予父亲的,诗名为:《七绝·改西乡隆盛》,全诗内容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那老头念这首诗,又给我指路了山腰处的烈士陵园,这期间到底有何深意?
我举着几根冰棍儿回来分给大家,然后和他们说道:“走,咱们去烈士陵园那边看看。”
几人皆是点头,我们一边嘬着冰棍,一边溜溜达达朝那边走去。此时几人的心情都还算是轻松的,尚未知道那边有什么在等着我们。
烈士陵园离我们所在的方位也不算太远,之前只是没联想过这边和龙气会有什么关联,所以自动略过了。
在我们老家这边,很多地方都有烈士陵园,清明啥的还会有学校或者机关单位等组织人员前往祭拜。
我来这座山的次数不少,也曾无数次经过这座烈士陵园,看着那高耸的烈士碑上刻满了名字,那些名字曾经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在抗倭时壮烈牺牲的。
此时我走上前去,先是在烈士碑前恭敬的拜了三拜,然后才走上前去。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对于这些曾经为我们保家护国的英烈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无比恭敬的。
阚大山曾经是军人,他比我来这里的次数还多,此时甚至连眼眶都红了,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
我上前在这里仔细感应了一下,发现那隐隐约约的龙气,好像是从烈士碑里传出来的。
不,准确的说是从那上面刻着的名字上传来的!
为避免看错,我问巫河:“是这里吗?我看那碑文中的名字竟然透出隐约龙气来。”
巫河点点头说道:“应该没错。”
阚大山也连忙问道:“龙气是英魂们聚集形成的?”
“不,只是名字而己。”巫河说道:“他们的魂魄不在此处。”
“当然不在此处。”一道声音从我们身后响起,穿着工作服,看起来应该是这座烈士陵园的管理员,六十出头的年纪,模样忠厚老实。他叹了口气对我们说道:“这上面刻着的名字,那些烈士们全部是在凇泸会战中壮烈牺牲的,连尸体都找不齐,留下的,也只是一个名字了。”
凇泸会战,可以说是当时抗倭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大战,我军统计死亡人数超过三十万人,那些没有登记在册的名字还不知道有多少个。
我礼貌的朝这名管理员打招呼,问他:“先生您好,请问怎么称呼?能跟我们说说当时的这场战役吗?烈士碑上面的名字,都是我粤军先祖们?”
“我叫李广军。”这管理员坐到一旁的台阶上,又叹了口气说道:“难为你们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记得这些烈士的。”
阚大山上前一步在他旁边坐下,说道:“我就是退伍军人,不管哪个时代,都会有人站出来守护这个国家。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可并没有垮掉。”
李广军点点头,看向阚大山对他认真说道:“好,你很好!你们都是好样儿的!”
我们几人跟着在他身旁坐下,李广军抽出一根烟点燃狠狠抽了一口,才慢慢向我们讲述曾经的那段悲壮往事。他其实也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但是讲得很用心,我们几人听着听着,都不禁热泪盈眶起来。
“当年那一战,惨呐!”
李广军以这句结论作为开头,叹息了一声说道:“你们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话:无川不成军,但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无粤不成国。当时那一战,粤军出动九十万人,最后回来的只有三千。我的父亲、叔伯们,全部留在战场上了。”
这一战双方兵力投入总超过百万人,此战过后,三十多万中华男儿血染黄浦江,十西位将军英勇殉国,数千名军官阵亡。我们以一天拼光一个师为代价,粉碎了倭国想要三个月灭华的狂言妄想。
1937年8月13日,倭国侵略者调动军队28万人,动用军舰三十余艘,航母三座和飞机西百余架,海陆空三面作战入侵泸上。
在民族存亡之际,各大军阀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先后调集七十余万精锐兵力前往泸上支援,与敌军展开殊死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