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36 画家花满林

从老民警口中,殷岚得知花满林原来是一个插画家的艺名,对方本名为乌立枝,去世时年仅三十二岁。搜索:找小说网 zxsw8.com 本文免费阅读

“当时那现场惨得啊……”老民警说到一半,大概觉得泄露案件的信息不太好,便摇摇头让殷岚想知道详情的话,回头自己网上搜一搜。而他介入两人的谈话的重点是劝殷岚:“如果你家失窃的画确实是花满林的作品,那被偷走说不定反而是好事。”

“为什么?”年轻民警追问道。

老民警:“唉,其实我也是听说的。乌立枝……花满林去世时,他家里还有几幅没卖的画。因为人不在了,不会再有新作,他的原稿价格就开始水涨船高。后来继承他遗产的几个亲戚合计一下,就把剩下的那几幅画托人卖掉了。再后来呢,就有传闻,买下花满林遗作的人不是横死,就是失踪,运气最好的一个也瞎了眼。”

听到这儿,年轻民警不由得干笑:“刘叔,你该不会要说那些画上有鬼吧?这可不太合适啊……”

老民警看他一眼,转头继续对着电脑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戳键盘去了,只留下一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殷岚本来就没想“强求”,但也没必要跟人辩驳,登记完自己的联络信息就离开了。

刚才老民警说的那些,对看不到非人的人而言顶多就是个恐怖故事,对殷岚这类人而言,却很有可能是事实。这就更让殷岚好奇——偷画的人知道所谓的“诅咒画作”的说法吗?如果知道还要偷,那对方要么要钱不要命,要么本来就是冲着画的诅咒来的。

另外,与失窃的画有关的怪谈倒是知道了,那盏一同丢失的煤油提灯呢?它身上又有怎样的怪谈?

在手机上搜索花满林的名字,殷岚很快就看到对方的百科资料。

这位插画家生前的画作大多是一些写实风格的场景插画,专门给国外引进的翻译小说,以及较文艺的杂志刊物供稿,以画工细腻和画风复古闻名。但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的画风却有较大的变化,虽然整体仍是写实风格,但写实中又加了越来越多的诡异细节,用色也从稳重复古的颜色变得灰暗、压抑以及血腥。

百科作者认为花满林后期画风改变可能是因为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而其他把乌家灭门案当怪谈故事看的网友则认为,也许花满林那些画风奇诡的遗作是他冥冥之中感觉到危险后画下的预警,理由是其中一幅画作据说就跟灭门案发生时的案发现场极其相似。

殷岚从百科图片中看到了网友所说的那幅“现场画”。

画的主体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常见的套房,里面没有一个人,观者从站在大门外的视角能一眼看到略微凌乱但温馨的客厅、半开的厨房门,以及门缝里渗出水的卫生间。而在这简单又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中,地板、墙壁、天花板、家具……肉眼所及之处,都有色泽鲜艳的血迹。

殷岚没有注视这张名为《家》的画作太久,他继续翻找网络上能找到的花满林的作品图片,遗憾的是,并没有看到自家遗失的那张《夜归》。也许是因为《夜归》完成以后没有公开,就由花满林本人首接送给祖父了?

网络信息中只有只言片语提到《夜归》跟《家》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同系列的还有一幅《清晨》和一幅《访客》。其中,《家》和《访客》都被私人买走了,《清晨》本来也是被某位老板买走的,后来对方忽然又将该画作无偿捐赠给了槐舟市的市立美术馆。

从能查到的系列作的成交价格来看,殷岚大致理解了为什么会有人不顾泉河公寓凶名在外也要潜入盗窃,毕竟这些画最便宜的《访客》都卖了80万,而最贵的《家》则拍出了200万的价格。

要知道那可是十几年前的物价。

其实以花满林生前的名气来说,这些画的溢价都挺高的。尤其是《家》,能拍到200万的高价,很大可能是因为买主有着某种猎奇心理。毕竟,插画家画的图预言了他自己的死亡现场这种事,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很有噱头的,至于画技本身是否精湛,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查到《清晨》那幅画属于槐舟市美术馆的常设展品,殷岚打算去现场看一下这幅画作。

与传统的油画、国画之类作品相比,插画显然在艺术界受到的重视度要稍低一些,至少在槐舟市美术馆是这样的。现代插画都被安排在美术馆深处偏僻的展厅里,要找到它得对着平面图绕好几圈。

这种不便导致大部分来参观的游客,除非目的明确就是为此而来的,否则都不会走到插画展厅。加上今天是工作日,殷岚过来时才下午三点,插画展厅里都不能说人少,而是除

不想错过《诡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