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酒儿的回信里不难看出,她看似在询问他有没有必要让无恙读书,其实是在告诉他,朝廷应该为寒门学子广开仕途。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
可是,他从未说过自己的身份,她也没问过,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写信告诉自己这些呢,她就那么确定自己能染指朝堂吗?
谢酒儿,记忆中那个头发枯黄,脸色蜡黄,身形单薄的女子,真的只是个乡野丫头吗?
通过养伤那一个月的接触,谢酒儿给他的感觉,不像是一个没出过村子的小丫头,反倒觉得不管什么事,她多多少少都有涉猎,可以说的上是见多识广。
“冯良,让千机营的人来见我。”
想到这里,萧瑾玉决定好好查查谢酒儿的底细,冯良恭敬的了应了声,随后悄悄退出大殿。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玄衣,头戴面具的男子进入大殿:“参见吾皇!”
“穆青,你去一趟西林县谢家咀村,去查一个叫谢酒儿的人,不要惊扰到任何人,查清楚谢酒儿从出生到现在,见过的人,去过的地方,不要马虎大意,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定要搞清楚,她是不是从小在谢家咀长大。
穆青面上闪过一抹疑虑,但还是恭敬了应下:“是,臣必定慎重对待,事无巨细,不负陛下所托。”
说完,萧瑾玉扬了扬手,自始至终,头都没抬一下,穆青快速离开,萧瑾玉将谢酒儿的信件一首放在案几上面,暂时没有回信,等着吴桓和户部一行人的下落。
几天后,朝堂上关于官员选拔制度的讨论也成了大臣们激烈争论的焦点。
以丞相为首文官认为官员就应该是出身显赫的簪缨世家:“布衣百姓,怎堪为国之栋梁,只有世家大族书香门第出来的人,才可为国效劳。”
但这种言论遭到很多武将的激烈反对:“丞相这话未免太过武断了,官阶品级,应该有德者居之,出身显赫并不代表能堪当大任,别忘了这百年战乱是怎么来的,若不是氏族把持朝政,无人理会百姓的生死,怎会招来这上百年的战乱不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顺王朝历经百年战乱才得以建立,更应该吸取前人教训才对。”
萧瑾玉高座在上首的龙椅上,点点头:“从百姓中走出来,才能更明白百姓之艰辛,才知道如何一心一意的做个好官,丞相可知,饿殍遍野时百姓都吃什么?心狠的易子而食,没有吃人肉的,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丞相一懵,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那些人吃什么自己并不是很关心:“自然是吃五谷杂粮或者野菜?”
“五谷杂粮?丞相难道不知所有的粮食都集中在贵族手里?百姓哪里还有粮吃,至于野菜,那也是极其珍贵的。
尤其是在白雪皑皑的寒冬,他们连树皮都啃光了,百姓之艰难,你真的了解吗?
梁朝就是因为百姓受不了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才推翻的,你们如今如此不懂民生之艰,是想让历经百年战乱才建立的大顺王朝毁于一旦吗?”
丞相被萧瑾玉怼的脸都涨成了猪肝色,百姓吗?那些人的生死他真的从未想过。
“丞相处理日常琐事繁多,却如此不将百姓放在眼中,难堪大任,朕让你去北疆为我大顺守卫疆土,任宁古塔刺史一职,今天就出发去任上,你可有异议?”
萧瑾玉一字一句,语气中透露出来的王者之气让下面诸位大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臣……谢主隆恩。”
丞相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许久之后,才极其艰难的抬起头,丞相年迈,去那等苦寒之地,跟杀了他没什么区别,众位大臣一脸同情的目送丞相最后一程,等早朝下了,他就不再是丞相了。
“朕以为,我朝官员选拔制度不应继续实行推荐制,我们应该为我大顺百姓广开门路,官员选拔从此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贤任能,布衣百姓,只要勤奋好学,有才干,亦可通过科举入仕,笑傲朝堂,众卿以为如何?”
萧瑾玉说完,目不转睛的盯着下方的众人,文臣们哆哆嗦嗦不敢言语,武将们却是一片亢奋:“陛下所言有理,我大顺的官员就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懂百姓之不易,为民请命,才不枉我们浴血奋战多年换来的和平。”
大臣们的反应早在萧瑾玉的意料之中,武将们历经生死,征战多年,尝遍了沙场之苦,离别之痛,肉体之伤。
文臣们大多是从大族里出来的,即便在哀鸿遍野,连年征战时期,他们都手握着优越的资源,较之寻常百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就不明白,寻常人家活着己实属不易,生活的艰辛更是难以想象。
物极必反,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