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学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对那些常识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差了。
居然连最基本的杂交小麦,以及化肥和农药都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哪个学校农学院的学生。
天赋是真的好,只可惜底子太薄了。
想到这里,于博士忍不住又留下了一条评论。
[杨坚是吗?你在农业方面的天赋还是非常好的,就是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极度缺乏,如果你还是大一的学生,赶紧趁着这个时间学习,如果你打算考研的话,可以来问问我。]
一个顶着金标的博士说出这句话,下面有不少学生都在嗷嗷叫,怎么他们就没有得到这种天降馅饼的好事呢??
实际上,杨坚看着这一堆抗逆性以及土壤肥力之类的词,只觉得眼睛都快花了。
但他可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杨坚的背后可还有无数的农学家。
他在一开始讨论的时候,就己经让人把那些农学大家给请过来了。
所以现在不是杨坚一个人在这里看评论区,还有一大堆农学家。
就在于博士夸奖的时候,杨坚的旁边其实围了几十个人,在那里奋笔疾书,在那里激烈的讨论。
他们隋朝集齐了这么多农学大家的智慧,都还差点跟不上。
不过,他们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从那些农学家激动地脑袋都不愿意抬,就知道这些知识有多么重要了。
杨坚也叹了口气,他第一次感觉到,农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后世之人还真的是博学多才啊,竟然随便拉出一个,都能懂得这些高深的知识,也不知道那个叫做现代的朝代,到底是怎样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