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大军出征,年轻的君王正准备大展宏图,奈何天公不作美呀,延绵的大雨遮住了视线。
朱祁镇来到大同,一看前方横尸遍野,大后方粮草的支援也没有到位,顿时怂了。
皇帝想要撤军,那大太监王振能同意吗?
为了体恤这个自幼陪着自己长大的“亲人”,他同意了王振的提议,前往距离大同非常近的蔚州。
蔚州可不得了,这块地方是大太监王振的老家,皇帝带着二十万大军和他一起衣锦还乡,别说祖坟冒青烟了,就是整个蔚州都得冒青烟啊!
据《明实录》记载,大军朝着蔚州走了西十里,王震又担心大军踩踏自家田地的粮食,所以让大军改到东行,让大军走土木堡的路线。
然而根据《北使录》记载,这个撤退方案是由大同总兵郭登提出的。
因为镇守宣府的将领杨洪,他的儿子杨俊临阵脱逃,使得赤城等重镇纷纷失守。朱祁镇带领的大军意识到之后,只能只能往东走。
反正无论是哪种撤退方法,无论是谁背的黑锅,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是仓促的,兵备废弛,粮草不到位,守城的将领临阵脱逃,自己溜了。
皇帝看到这么多尸体,居然也打怵,打算撤离,就是他那个时候干脆彻底也没有后来这么多事情。
奈何总有人想衣锦还乡,总有人想秀一下骚操作。
于是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严重缺乏补给,大军的辎重在撤退过程中己经被瓦剌大军劫走。
后来朱祁镇甚至首接被困在土木堡, 他们的水源被掐断,大军军心动荡。
瓦剌那边更是趁着假意议和,把明朝的大军给一锅端了。
瓦剌的铁骑进入明军阵,他们大喊着脱掉盔甲丢弃武器者不杀,原来这和他们假意议和的策略一样,也只是计谋而己。
所以很多明军裸体而死,死相非常凄惨。
这一战,处于强盛的大明军队被一举歼灭,就连朱祁镇也被俘虏。
除了皇帝,无数大臣战死,将领们相继死去,大明的高级官员们,甚至出现了断层的危机。
可能最为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就是王振在这次战争中,被明朝的将领樊忠一榔头锤爆了脑袋。】
画面中,樊忠发出豪言壮语:“吾为天下诛此贼!”
然而在这位将领率军突围的时候,却被瓦剌大军杀死,身首异处。
他那双至死都在不甘心地瞪着天空,仿佛在无声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