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0 章 智慧与勇气的交响:李虎的营救行动

不用害怕,我们来接您去中国,那里很安全。”行动小组的成员温柔地说道。艾米丽博士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紧紧抱住孩子,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纳粹士兵的叫骂声,行动小组迅速带着艾米丽博士和孩子躲进了更深的地下室暗格中,首到危险解除。

在营救过程中,行动小组遭遇了纳粹的重重阻挠,但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经过不懈努力,一批又一批的犹太科学家被成功解救出来,并顺利抵达中国。

然而,这项任务并非一帆风顺。纳粹势力对欧洲的掌控日益严密,情报传递和人员转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街道上,纳粹的巡逻队如幽灵般穿梭,随时可能发现行动小组的踪迹。情报人员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传递信息,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整个计划。他们常常在深夜里,借着微弱的月光,在废弃的建筑里传递情报,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紧张和危险。

许多科学家也对未知的旅程充满担忧,有的甚至拒绝了最初的邀请。一位在化学领域颇有建树的教授,听闻要前往遥远的中国,心中满是顾虑。“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中国对我来说太陌生了,我不知道去了之后会面临怎样的生活。”教授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他站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看着周围熟悉的仪器和书籍,心中充满了不舍和迷茫。

面对这些困难,李虎并没有退缩。他深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每一个科学家都可能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之光。

李虎指示行动小组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一些己经成功转移到中国的科学家的亲身经历,向其他科学家展示中国在科研环境、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优势。

行动小组迅速整理了相关资料,制作成详细的宣传册和视频。他们通过秘密渠道将这些资料传递给那些还在犹豫的科学家手中。宣传册上印着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以及先进的科研设施图片,旁边还配有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视频中,己经在中国安顿下来的科学家们笑容满面地介绍着中国的科研设施、生活条件以及友好的人民。“这里有先进的实验室,充足的研究经费,更重要的是,大家都非常尊重科学,尊重我们这些科研人员。”一位物理学家在视频中真诚地说道。视频里,展示着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们在里面专注地进行着实验。

这些宣传资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原本犹豫的科学家开始动摇,对前往中国避难产生了兴趣。他们纷纷向行动小组询问更多关于中国的情况,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同时,为了确保科学家们的安全转移,李虎协调了各方力量,制定了详细的营救计划。他召集了军事专家、情报人员、运输专家等各方精英,在一间隐蔽的会议室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们需要安排秘密的运输路线,避开纳粹的主要巡逻区域。”军事专家率先发言,手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详细地分析着各个路线的优缺点。

“还要准备伪装身份和交通工具,让科学家们能够顺利通过关卡。”运输专家补充道,拿出了一些伪造的身份证明和交通工具的设计草图。

李虎认真倾听着大家的建议,不时在纸上记录着要点。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和完善,一份详细的营救计划终于出炉。

他们安排了多条秘密的运输路线,有的穿越茂密的森林,那里树木高大茂密,能够很好地隐藏行踪;有的沿着偏僻的河流前行,河水悠悠,两岸人烟稀少。同时,准备了大量的伪装身份和交通工具,包括伪造的通行证、不同国家的护照,以及伪装成普通货车、马车的运输工具。这些伪装都做得十分逼真,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行动小组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他们模拟了被纳粹巡逻队发现、遭遇恶劣天气等各种场景,让每一位参与营救的人员都熟悉应对流程。在模拟演练中,大家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被中国的诚意所打动,纷纷接受了邀请。李虎和他的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迎接工作。

在各个边境口岸和临时中转站,中国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他们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搭建了临时的住所,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物资。当一批批科学家抵达时,他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李虎亲自迎接每一位科学家的到来,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欢迎你们来到中国,这里将是你们新的家园。我们将为你们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保障,让你们能够安心地从事研究工作

不想错过《穿越从东北崛起》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