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5章 宁睡荒坟,不睡破庙

您瞅瞅现在那些古装剧,动不动就让主角夜宿破庙,跟菩萨像前铺把稻草就睡。本文搜:有书楼 youshulou.com 免费阅读这要让我爷爷看见,准得拿烟袋锅子敲屏幕:"胡咧咧!老辈子人谁不知道'宁睡坟头不睡庙门'?"今儿个咱就唠唠,这看似反常的老讲究,里头藏着多少代人的血泪教训。

先说说古人出远门有多遭罪。您猜北宋那会儿从汴京到洛阳得走几天?足足十天!这还是晴天白日赶路的算法。要是赶上阴雨连绵,路上能摔出十八个泥人儿来。那年月没有双肩背包,都得用挑子担着铺盖卷、干粮袋、油布伞,活像移动的杂货摊。有首《行路谣》唱得真切:"前襟露水后襟霜,三十里外寻店忙。若遇天公不作美,破庙门槛断人肠。"

可您说这荒郊野岭的,咋就这么邪乎呢?咱得从三个要命的门道说起:

头一桩祸事,当数"佛面兽心"的假和尚。早年间山西流传这么个故事:光绪年间有个绸缎商老李,瞅着天色擦黑,紧赶慢赶进了座半山腰的观音庙。迎出来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又是递姜汤又是给火盆。谁成想三更天铜磬一响,后殿冲出五六个提刀汉子——敢情这庙里供的观音像背后藏着暗道,白天念经的"和尚"们夜里就变剪径的强人。后来衙门来查,在地窖里刨出二十多具白骨,最骇人的是佛龛下还供着颗血淋淋的人头当"镇庙法宝"!

第二宗险处,叫"夜聚明散"的黑道窝。您可别小看那些破庙门槛,那上头踩过的草鞋印子,十个里有八个带血。明朝《江湖异闻录》里记着桩真事:有个贩私盐的张把式,寒冬腊月躲进关帝庙避雪。眼瞅着庙里己经歇着三个挑夫,他多了个心眼,把装银子的褡裢垫在屁股底下当坐垫。半夜被尿憋醒,惊觉那仨"挑夫"正举着牛耳尖刀摸过来。原来这是伙专在庙里"钓鱼"的江洋大盗,专等落单客商上钩。要不是老张机警,早成了刀下亡魂。

最瘆人的还得数第三道鬼门关——"吃人庙"里的夺命机关。我姥爷年轻时走镖,亲眼见过河北地界一座荒庙的蹊跷:看着斑驳脱漆的西大天王像,眼珠子竟是空心的,凑近能瞧见里头反光的铜片。有回镖队新人不懂规矩,非要睡在弥勒佛肚皮底下。第二天人就不见了,最后在十八罗汉像底座下找到尸体——敢情每尊罗汉像都连着翻板陷阱,稍不留神就掉进蛇窟。

反观坟圈子,虽说听着渗人,实则是实打实的"安全区"。老话讲"鬼吓人三分怕,人吓人要了命",这话在理。您想啊,正经盗墓贼都讲究"鸡鸣灯灭不摸金",谁大半夜在坟地转悠?再者说,咱们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就连土匪流寇路过坟茔都得作个揖。您还记得《白毛女》里杨白劳躲债主,不就是藏身祖坟才逃过一劫?

这老讲究到了民国都没丢。1927年晋商走西口那会儿,驼队有"三不借"的规矩:不借孤庙屋檐、不借无主空屋、不借山神庙门。反倒是清明前后,常见商队在坟圈子旁支帐篷,还要给看坟人送二斤黄酒——人家祖坟冒青烟,可比荒庙里的青面獠牙靠谱多了。

今儿个咱们住酒店都晓得反锁房门链,古人这些用命换来的经验,可不就是"江湖险恶,防不胜防"的最佳注解?下回再看电视剧里大侠在破庙酣睡,您就乐吧——这准是没挨过社会毒打的编剧,在给观众造武侠梦呢!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