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3章 半夜不能做的事

您发现没?全国各地的老人说起"半夜禁忌"那叫一个统一,连香港黄大仙庙的签文都能和东北出马仙的讲究对上号。本文搜:看书屋 kswxsw.com 免费阅读这事儿可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咱今天就用大白话掰扯掰扯这些老讲究的门道。

先说说为啥子夜时分这么特殊。《周易》里讲"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这个子时,天地磁场正完成阴阳交接。您要是翻过《黄帝内经·灵枢》就知道,这时候人体"卫气"(相当于免疫力)正在回肝脏充电,整个人就跟手机开省电模式似的,对外界刺激格外敏感。

下面这十件半夜不能做的事儿,您就当听故事,信不信全看个人:

1. 照镜子这事儿可太玄乎了!老北京西合院里讲究"铜镜封窗",《梦溪笔谈》里记载过半夜镜中现古装的怪事。科学解释其实特简单——咱们视网膜在黑暗中有"余像滞留"现象,就像手机拍照有残影。加上半夜血压降、心跳缓,大脑容易把模糊影像脑补成妖魔鬼怪。您要实在怕,学学故宫的招儿,拿红布把镜子盖上准没错。

2. 尿尿别看倒影这事儿听着蠢?江西龙虎山的老道士跟我说过真事儿:80年代有个知青半夜起夜,非说在尿里看见个白脸女人,第二天就发高烧说胡话。后来卫生所大夫一查,好嘛!重度散光加夜盲症,把月光折射当鬼影了。现在想想,要是有副眼镜哪来这些幺蛾子?

3. 吹口哨招鬼这说法全国通用,海南渔民管这叫"唤海娘子",山西人说是"叫山精"。其实原理就跟超声波驱蚊器似的——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哨音,某些夜行动物却能接收。前年《自然》杂志发过论文,证实21kHz以上的口哨声会让蝙蝠产生攻击性。下回走夜路憋不住想吹,记得调个低音调。

4. 走夜路别回头这个讲究,《淮南子》里就有记载"夜行毋顾,阴气摄魂"。科学角度说,突然转头会触发颈动脉窦敏感点,搞不好眼前一黑就摔倒。再说您想啊,大半夜身后有动静,八成是野猫野狗,真要遇上坏人,您这一回头不就暴露正脸了?

5. 十字路口别瞎转悠可不光是怕撞鬼。交管局数据摆着呢,凌晨事故率比白天高47%,特别是没红绿灯的路口。老司机都知道"鬼探头"——就是突然窜出来的行人或电动车。要我说,这可比阿飘危险多了。

6. 剪指甲的忌讳您可能没听过,但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保留着这个传统。我二姨姥姥是接生婆,她说以前医疗条件差,半夜剪指甲容易剪到肉引发感染。现在有LED美甲灯照着,其实啥时候剪都行,就是注意别吵着邻居。

7. 吊孝不过子时这个规矩,《朱子家礼》里写得明明白白。现代心理学发现,丧亲家属在深夜容易陷入"悲伤循环",凌晨1-3点自杀率是白天3倍。所以说十二点前回家,其实是防止情绪崩溃的智慧。

8. 收拾遗物招噩梦这事我深有体会。去年整理爷爷旧物熬到两点,结果整宿梦见老爷子站床头说要找烟袋锅。神经科大夫说,檀香味混合樟脑丸会产生致幻气体,加上疲劳时大脑颞叶异常放电,这才出现"托梦"现象。

9. 做人形娃娃这事儿,日本京都的玩偶匠人都得在太阳下山前收工。有个冷知识您肯定不知道——人脑对类人形象的识别有专门区域,半夜盯着未完成的人偶看,容易触发"恐怖谷效应",这可比看恐怖片刺激多了。

10. 睡大床要填满这个讲究,跟现代睡眠学不谋而合。美国睡眠协会建议单人睡2米大床要放抱枕,因为空旷感会激活大脑的"原始警觉"。我媳妇儿非在床尾堆满毛绒玩具,别说,自从摆了那只半人高的泰迪熊,起夜次数真少了。

说到底,这些老讲究就像老祖宗编的"安全系统",用神神鬼鬼的说法把危险预警包装起来。您要问我信不信?这么说吧,我老家堂屋供着关公像,床头摆着脑科学著作《夜间神经活动图谱》——该拜的拜,该学的学,这叫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