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5章 体态禁忌

您瞅瞅老辈人活的这个细致劲儿,连站着坐着都得按"模板"来。本文搜:当看书 dangkanshu.com 免费阅读咱现在说"仪态管理",搁过去那叫"规矩大过天"。《礼记·玉藻》里写得明明白白:"立必正方,不倾听",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站着得跟旗杆似的。您要是逛过曲阜孔庙,准见过那些石像生——文官双手交叠在丹田,武将握拳按在腰带上,活脱脱古代仪态教科书。

最逗的是坐姿讲究。老北京茶馆里说书先生总念叨"坐如钟",可没告诉您这里头的玄机。您知道为啥忌讳跷二郎腿吗?《朱子家训》里暗戳戳提过,说这姿势"形同箕踞,有辱先人"。科学解释起来,二郎腿确实影响血液循环,可古人愣是能扯到"压住子孙运"上。您要是在江南水乡的老宅子里,还能看见太师椅背上雕着"五蝠捧寿",那椅背首挺挺的,就是想让人坐得板正添福寿。

走道儿的学问更大。山西票号训练学徒,头三个月啥也不干,就练"行不露鞋,站不倚门"。您瞅晋商老宅子的门槛,为啥都修得高?就是让您迈步时自然收腹挺胸。现代T台模特练猫步,跟《扬州画舫录》里记载的盐商女眷练"莲步"一个道理,都是要走出那个精气神儿。不过古人更绝,说走八字步会"踩断龙脉",歪着身子走是"邪气入体",这套说辞现在看跟风水先生一个路数。

说到"灯下不说鬼",老北京的夜聊规矩透着股黑色幽默。您要是在西合院葡萄架底下讲《聊斋》,得先往石桌上压本皇历,跟现在人转发锦鲤似的。《燕京岁时记》里记着更邪乎的,说茶碗倒扣能防贼。按犯罪心理学分析,这招儿纯属心理暗示——小偷瞧见倒扣的茶杯,以为主家早有防备。可当年老百姓真信这个,就跟现在人家里摆招财猫一个心态。

外甥剃头这事儿透着文字游戏的机灵劲儿。河南老乡说"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这俗语是清初"思旧"的隐语,硬是被传成了"妨舅"。山东孔庙边上理发铺子,至今挂着"外甥剃头,官道伺候"的牌子。您要真较真儿,现代基因学早证明舅舅和外甥的Y染色体根本不沾边,可架不住老规矩比科学更深入人心。

晚上剪指甲的忌讳,听着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清嘉录》里说夜剪指甲会"盗人财气",科学解释纯粹是煤油灯下视线差,容易剪到肉。可古人愣能编出"剪走魂魄"的段子,您说这是不是跟现在熬夜玩手机伤肝的说教一个套路?倒是那个剪完指甲用剪刀敲脚后跟的破解法,活脱脱行为艺术,跟转发杨超越有异曲同工之妙。

梳头这事儿更玄乎。豫西老话"白天挣个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搂",把头发比作招财树。您要查《本草纲目》,李时珍还真说过"发为血之余",难怪民间觉得晚上梳头会漏财。现代护发专家说睡前梳头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您看,科学和玄学在这儿打了个照面,各说各的理儿。

踩影子的禁忌透着原始崇拜的味儿。湘西赶尸匠的秘籍里写着,下葬时得用红布遮住墓坑,防活人影子掉进去。《山海经》里"无影国"的故事,跟现在说的"三魂七魄"一脉相承。光学原理咱都懂,可架不住老辈人信这个——您瞅那些跳大神的,现在还拿纸人替身"转移灾祸"呢。

照镜子这事儿,《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算是玩出了花。道教《云笈七签》说铜镜能照妖,可民间又怕镜子吸魂。现代心理学解释,老照镜子容易引发容貌焦虑,古人倒好,首接甩锅给"魂儿被摄走了"。您要说科学依据,镜面反射的紫外线确实伤皮肤,可跟"老得快"实在不挨边。

唾液的讲究更是一本糊涂账。《淮南子》说唾液是"金津玉液",能治百病;可转头又嫌总吐痰"伤元气"。现代医学证明唾液里确有溶菌酶,但跟"元神精气"八竿子打不着。那个冲旋风吐口水的习俗,跟现在人遇见倒霉事"呸呸呸"一个心理,都是图个心安。

出汗洗澡的忌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得头头是道。可要按现在运动医学,剧烈运动后冲凉反而能促进恢复。老话里"汗出当风,必生风疹"倒是靠谱,汗毛孔张开时吹冷风真会着凉。您看,老祖宗的智慧就像筛子,漏下去的未必都是糟粕。

打喷嚏的讲究透着古人朴素的因果观。《诗经》里"愿言则嚏"说是有人思念,可民间又觉得喷嚏是"鬼点名"。中医说突然喷嚏是"风邪入体",现代医学知道是鼻黏膜受刺激。您要说禁忌,现在人打喷嚏还习惯说"百岁",这不就是古俗的活化石吗?

这些老规矩啊,就像旧年历上的黄道吉日,看着花花绿绿,撕下来却当不得真。可要细琢磨,里头藏着古人认识世界的笨办法——用禁忌织成安全网,在茫茫混沌里抓几根救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