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买卖人讲究起来,那真是门道比算盘珠子还密。本文搜:微趣小说 weiqubook.com 免费阅读您别看现在老板们开口闭口大数据,搁旧时候,生意场上避讳的规矩能编出本《商经》,保准让现在的MBA教授都傻眼。
挑担走街的货郎,出门前得翻烂黄历。初三、十西、二十三这仨日子绝对不出门,说是"月忌日"撞上准倒霉。这讲究《协纪辨方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可您用数学一算,每月这三个日子正好是上弦月到满月的过渡期——月光不足走夜路危险,古人这是变相的安全教育。遇见尼姑和尚得绕道走,说是"空门冲财运",其实旧社会出家人常化缘,生意人这是躲着不想破费。
扁担的讲究能写本武侠小说。哪个愣头青要敢跨货郎的扁担,特别是大姑娘跨过,掌柜的能急得抄扫帚。这规矩跟《水浒传》里杨志卖刀不让人摸一个理儿——扁担是吃饭家伙,怕人动了手脚。现代物流讲究货物安全,古人这禁忌倒成了原始版防损措施。
坐商的门道更多。早市头单生意黄了,掌柜的脸能黑一整天。这忌讳心理学叫"首因效应",头炮没打响影响整天士气。现在连锁店搞"开门红"促销,跟这老讲究异曲同工。扫地非得往里扫,说是"财不露白",实际上大清早往外扫容易扬灰呛着客人,您说是不是卫生管理的前身?
药店掌柜的忌讳最逗。年初进货专挑"胖大海"、"大连子",就图个"大发大利"的谐音。这跟现在超市春节堆"发菜"、"生财"一个套路。《本草纲目》里胖大海可治咽炎,古人这是把实用和吉利打包卖。抓药不许嗅,说是药性会散,可您闻闻,哪家中药房不是药香扑鼻?这规矩分明是防着伙计偷尝药材。
棺材铺的生意经最黑色幽默。卖棺材不能说"死"字,得叫"长寿席";客人来了不能问"哪位走了",得说"哪位仙逝"。这讲究《清稗类钞》里记着,跟现在殡葬业用"安息室""往生服务"一样,都是语言柔术。最绝的是送客不能说"再来",得改口"您走好",生怕犯了忌讳。
酒馆里的门道能醉倒神仙。宁波馆子娘舅在场不上毛蟹,因"娘舅"方言叫"毛蟹";女婿在席不端甲鱼,怕骂人"王八"。这谐音梗玩得,比方言相声还溜。现在商务宴请讲究座位排序,跟这老规矩一脉相承,都是人情世故的学问。
布庄的禁忌透着工匠精神。量布忌敲尺子,说是惊了布神。可您看老裁缝哪个不是轻拿轻放?《天工开物》里说棉布怕皱,敲打容易起毛边,这忌讳分明是产品质量管理。现在服装厂验布要灯箱检查,古人用禁忌达成同样效果。
钱币的讲究比央行还严格。见着铜板不能捡,说是"外财烫手";数钱要往怀里扒拉,不能往外数。宁波人管数钱叫"数输",这忌讳催生了算盘往内打的规矩。现代收银台设计成凹槽式,就是防着钱币外滑,您说古人智慧绝不绝?
开张的仪式感堪比登基大典。南京茶社最忌"关门座",三人桌空一位能急死掌柜。这讲究源于《金陵岁时记》,说是空座招孤魂。实际上西人桌坐三人容易晃悠,忌讳成了安全提示。现在餐厅搞"拼桌优惠",倒把这禁忌玩出了新花样。
这些老规矩看着神叨,内里都绷着实用主义的弦。就像我太爷爷说的"宁信其有",生意人求个心安。现代营销学讲的"消费者心理",古人用禁忌就拿捏得死死的。您要非较真儿,就当这些是古代版《商业行为守则》,保准比ISO认证还细致。
【声明】本文扯的这些老黄历,都是旧社会买卖人的生存智慧。新时代经商得讲诚信重质量,这些禁忌当个文化故事听就得。真要学经商,建议研究《合同法》别研究黄历,该扫码支付别数铜板。毕竟,顾客好评才是最好的"财神爷",您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