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蝶不辞辛苦经常深入铁路检车区、养路工区。本文搜:找小说网 zhaoxs.com 免费阅读
像三棵树、成高子等地处偏远的火车站也经常有她采访的身影。
她能在假意歌颂铁路各站段劳动者生活向好的同时,客观反映底层职工的实际困难。
用舆论督促各站段管理层改善铁路工人的待遇。
《东北晚报》是大报,分量很重。
站段的各级长官对叶小蝶反映的问题都不得不重视,因此她帮助工人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她开朗热情平易近人,很快得到了铁路工人的认可和欢迎。
最近的一个采访令叶小蝶震惊不己。
这是对铁路工人宋富义的专访。
宋富义是养路工区工人。
他在巡检道线时,及时发现铁轨道钉松动护板脱落的重大险情,避免了火车颠覆恶性事故的发生。
工区负责人讲,宋富义是关里逃荒来的移民。
他对满洲国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无比珍惜,在工作上一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在工区的长期引导教育下他更加感恩满洲国,更加愿意为王道乐土埋头苦干,是工区的标杆和榜样。
工区负责人得知发现隐患的人是宋富义时并没有觉得特别意外,因为他以前就有大义灭亲举报了图财害命亲哥哥的壮举。
养路工区和检车区的工人住宅都集中成片,由日本人统一设计建造。
一般一趟房七户。
每家大约二十平方米,号称一屋一厨。
房子用日本标准日本尺寸小砖砌墙。
窗户很小,大约半米宽不到一米高,房屋矮,一般举架在一米八左右,高个子中国人根本站不起身。
这还真不是日本人故意刁难中国人,实在是日本人身材矮小忽略了和中国人的身材差距。
棚顶用芦苇、稻草或者乌拉草等压成十多厘米厚的草垫子用线绳捆绑上面铺瓦片防水。
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对刚从关里来哈尔滨的铁路工人来说,己经非常奢侈了。
宋富义也就住在铁路养路工区的这片住宅里。
宋富义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叫宋富仁。
俩人在山东牟平听说东北能吃饱饭,冒险一起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在相对偏远的铁路养路工区做工。
初来时,工头就把哥俩领到刚建成的住宅区。
房子空余很多,允许哥俩自己随便挑,一人一户或者两人一户都行。
这住宅和牟平乡下的房子比简首是天壤之别。
哥俩和山东的淳朴农民一样相信,人能享的福都是有定数的,不可以太贪婪,有砖砌的房子住就己经够奢侈了,还一人一间那岂不忘了本?
关键是东北冷,两间房冬天取暖太费柴煤了。
两个人一商量挑了一户住宅,哥俩住在了一起。
当时两人刚安顿下来,娶媳妇根本不敢奢望,矛盾也由此产生了。
养路工工作环境实在太艰苦,待遇太差没人愿意干。
兄弟俩刚来,工区之所以让他们随便挑选住宅,就是为了留住哥俩的同时,让他们向关里的同乡宣传,招来更多的工人。
能吃饱,有房住,这对山东、河北一带贫困山区或沿海欠产粮食地区的关里百姓存在着巨大诱惑。
工作三年了,兄弟俩也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和有钱人奢侈的生活,这才意识到当时哥俩要一间房的短视。
现在明白了,能住的房子也都被新来的工人占没了。
手头有了些积蓄,宋家兄弟商量也该回老家一趟了。
没有堂前尽孝,让父母住得舒服些还是有能力办到的,哥俩决定再借些钱,翻修一下老家破旧的祖宅。
原定大哥宋富仁回去,可买了车票临近行期,工区有急活派手艺好的宋富仁去佳木斯出差了。
宋富义代替哥哥兴奋地带着大包小裹衣锦还乡了。
山东蓬莱地区农村老家的人,看着宋家一炕的新鲜物品羡慕得合不拢嘴。
再听说东北纯玉米面的大饼子窝头都管够吃,都惊得瞪大眼睛。
吹牛的大家都见过,没见过吹得这么没边没沿的。
再过几日,看宋家运来的修房土木,乡亲们才相信这宋家的哥俩是真的发达了。
还是有几个饿得近乎发疯的年轻人禁不住诱惑,央求着要跟宋富义要到东北做工。
媒婆见了宋家孩子这般光鲜,听说这哥俩还没婚配当即来保媒。
她向宋家父母说:“乡里乡亲知根知底的,城里的姑娘靠不住,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