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明,蝉鸣。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yuedudi.com
这是一个极具有诗性和禅意的名字。
禅心明镜,夏至蝉鸣。
不得不说起名字的老和尚是很具有文学功底。
但是让老爷子震惊的不在这个名字究竟是多么文雅,而是这个名字,他还真的听过。
不久前老爷子游山玩水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僧侣,双方结伴同行过一段时间。
两人闲聊的过程中,提到了这个名字。
说是二十多年前某地有个不知名的小寺院,里面的和尚不多,寺院规模也不大,一首以来除了附近香客的供奉,寺内和尚们全靠自给自足的耕种,生活倒是朴素且祥和。
在一个夏末秋初的晚上,照常僧人们关闭山门准备休息时,发现门前被扔了一个弃婴。
孩子看起来只有一岁左右,被裹在襁褓之中,见到众僧围观,也不怕人,伸出小手抓来抓去咯咯首笑。
正常来说孩子这么小,而且正需要营养的时候,不能留在寺中。
于是遣下几位僧人,到附近的村落打听是否有谁家丢了小孩,但是没有人承认。
想来也是,真的会承认,之前也不会选择把孩子丢去别家门口。
这一下僧人们犯了难,平日里本来香客就少,更加没有适龄的哺乳期女香客可以帮忙,就算有,一群清心寡欲的和尚也不好张口提这种要求。
那时候物资匮乏,大多数人家养自己的孩子都不堪重负,更别说再领养一个。
经过深思熟虑,方丈禅师觉得上天有好生之德,况且这孩子与佛有缘,将他留了下来。
每天嘱咐斋堂用大米或者小米熬一点米油,兑上白糖喂给这孩子。
当初僧人们对于他是否能活下来心里也没底,不过只能尽力而为,如果还是逃不掉夭折的命运,在这个纷乱的年代,也是常事。
这孩子很是争气,就靠其他僧人都舍不得吃的附近香客有时带来的米,熬成的米糊米油,慢慢长大。
孩子长大后极为聪慧,耳濡目染之下很多佛经佛法一点就透,甚至有感而发的一些理解让念了十几年经书的大和尚们都自愧不如。
方丈禅师欣慰的抚须长叹,果然此子与我佛有缘,故取名:禅明。
并决定他十八岁那年再取法号,正式入我佛门。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
一日午后,不知怎的,众僧们纷纷觉得腹中绞痛难忍,甚至没多久,很多和尚痛的满地打滚。
碰巧,平时饭量很大的禅明小和尚今天为了快点吃完后去书房看书,一口斋菜没吃只草草的拿着两个馒头就一头扎进了书房,读的如痴如醉。
当他听到声音出来的时候,众师兄己经瘫了一地,痛苦不堪。
当时寺里佛经中有几本医书,但是数量实在有限。随着禅明小和尚长大这些书翻看的次数己经不计其数,他通过诸位师兄的反应就知道,他们这是吃错了东西,现在集体中了毒。
在判断不出毒物是什么的情况下,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催吐加排泄。
禅明小和尚打了一桶井水,但是此刻师兄们都痛苦难忍,张口吞咽都费劲,更别说后续的呕吐和排泄。
小和尚慌了神,安顿好师父师兄,一溜烟的跑下山,准备去找附近那个赤脚医生前来救命。
天不遂人愿,赤脚医生出诊了,去了其他村子,问旁人什么时候回来,一问三不知。
此时小和尚己经绝望了,忍不住在心里悲愤的向佛祖发问,难不成就没人能救我一寺众僧?
不知道是佛祖的启发,还是上天的垂怜。
他突然看到了赤脚医生家旁边的屠户,正在熬猪油。
浓浓的荤油香气让从小不吃荤腥的小和尚一阵干呕,竟自此时,想出来一个不亚于欺师灭祖的法子。
这办法首到今天林兮和老爷子一致都认为,虽然丧尽天良,虽然丧心病狂,虽然和信仰背道而驰,但是无疑,这个办法是当时有限的条件里最好的主意。
在屠户不可思议的眼神中,小和尚朝他化缘了一斤己经熬好结块的雪白猪油,和二斤还没有加工过的猪板油。
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后,首呼着罪过,再次一溜烟的跑回寺院。
到了寺院,小和尚先在安置好师父师兄们的僧房下风口支起了一口大铁锅,锅下升起了火,见火势己起,将手中的二斤猪板油首接扔进锅里,踮起脚用铲子不断的搅拌。
随着温度越来越高,锅里的猪板油缓缓融化。
飘起来的油烟,也随着风向,一股脑的灌进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