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17 章 家人与日常

69年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学,李言他们己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小学的最后一个学年,之后毕业就是高小文凭,隔壁二大爷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本文免费阅读

半年多时间,李言逐渐适应了生活中多了几个至亲之人。老太太和林琳也对李言的自律和勤奋赞不绝口,正是贪玩的年纪,确能早睡早起练武练曲,还时不时的练字、看很多书。

女娃子现在改姓了,大名李絮,小名团子。3岁半了,养得是圆滚滚的,脸上肉嘟嘟,双眼皮,眼珠大,眼白少,当她拿那双乌黑的大眼盯着你看的时候,憨态可掬,那眼神、那表情,简首要把人的心都萌化了。

李言很喜欢这个新来的妹妹,回家就抱着不放。

小团子呢,也表示很喜欢这个哥哥,主要是哥哥身上的味道很好闻,清香味,很淡,时有时无,一般人注意不到,小孩比较敏感。

晚上睡觉都要跟着李言睡,这段时间,李言床上己经发生了十几次水漫金山的事件了。

每次小团子都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李言,糯糯说“哥哥,小团子不是有意的!”

李言又不可能去责怪小孩子,更何况小团子这么可爱。只是夜里更勤快地喊小团子起来尿尿了……

老太太现在笑口常开,挺满意现在的状况的。也算儿女双全、子孙满堂,后面李博文夫妻再生几个就更好了。

家里水缸里的水都是灵水,李言偷摸换的。食材没机会换了,现在家里是林琳掌厨。

京韵大鼓方面,李言现在学习的差不多了,基本功、板鼓技巧、曲目表演等各方面都是熟悉熟练的状态,剩下就日常坚持练习了。

曲目革新方面没啥发展,李言也没花心思在上头,李言只打算做个顶级的匠人,没打算成王、成宗师。

武术方面,李言虽然想跟武校里其他教练后面学习一些套路打法,但师傅杨东海不让。他希望陈言将杨门太祖拳练至明劲再去考虑学习其他拳法套路。

杨东海考虑的是个“纯”字,武术练出名堂后的第一个层级即是明劲。

明劲简单理解一下就是武者能将肌肉力量和骨骼支撑两者有效结合,使打出的力量能极大的增强。

杨东海要求的“纯”字,其实就是希望李言先把太祖拳法练到明劲这个层次,再去考虑其他拳法套路,以点带面。

李言的想法是,全面发展基础,然后基础做到极致,自然而然的会升级,到达下一层次。

不能说谁对谁错,双方考虑的出发点不一样。

师傅的出发点是,先“专”后“博”,保证“专”的高度,再去触类旁通。

李言的想法是,学习更多武术套路,锻炼全身所有肌肉,最后全面晋升。他的后盾是空间,他自己清楚,但师父不知道。

难怪很多练武练出名堂的人的身体都有这样那样的异于常人之处。

没有哪个拳法套路能锻炼到全身所有肌肉,单练一个套路,长年累月刺激固定的肌肉群,那些练不到地方就弱,这样导致整体不协调。

李言跟师傅杨东海交流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两人一合计,李言年纪还小,骨骼还在生长,确实不能练狠了。

成年前先跟学校各教练多学些拳法、腿法、和器械,如枪、棍、刀、剑等,能学都学,先练熟练即可。

等到18岁成年后再深入地练、去提升,慢慢进入明劲、暗劲,至于化劲境界就不单单是往死里练能达到的了。

往后的日子,李言就跟打游戏过关卡一样,一个教练的绝活榨干就换下一个教练,渐渐的,整个武校大多数武术套路练法李言全都学会了。当然了,也只是学会,还没精通,得日复一日地练。

张为民同学就很自觉,跟着李言后面混了一套通背拳,他自己觉得这个适合,其他就不学了,普通人贪多嚼不烂。李言是个神人,是个例外。

时间推移,进入70年代,五年级下半学期即将结束,李言他们面临毕业,不过没有升级考试,街道推荐、学校审核选拔。除了“黑五类”,其他大部分同学基本都升级到红星中学或者到其他中学去。“黑五类”升不了学。

暑假开始,最近李言又开始掌管家里厨房。林琳怀孕了,成了宝贝,除了上班,家里的一切家务活都不让她碰了。

一开始林琳还不太乐意,跟李博文结婚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吃继子李言做的饭,然后就沉默了,咋能比我做的好吃多了呢!我都二婚头了,做饭还不如一个13岁的孩子?!然后就陷入反思、干饭的死循环之中。

其实李言做的饭菜好吃,不奇怪。首先

不想错过《年代,咸鱼翻身的姿势》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