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接骨续经的药,后期吃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的药。整体疗程至少4周时间,再后面就是出院休养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不是开玩笑的。
老赵住院,卫生所人气旺盛了许多,陆续有人来探望,老嫂子也住这儿服侍他,时不时到办公室找医生们聊聊天,时间一长,李言倒是从老嫂子嘴里知道了镇上不少秘闻、八卦。
时间一天天过去,等老赵出院时,李言己经把三门民族语言学得大差不差了,就剩平时多交流熟悉了。
西月的云南,气候还算宜人,李言准备巡诊了。他得轮流跟姜军和赵小鹏走一遍,熟悉道路后才能单独出行。
那邦镇全镇有9个自然村,最远的刀弄村离镇子得有15公里左右。
巡诊时,每个村子差不多呆1到2天,可以住村里,也可以回镇上。王红梅建议李言每天回镇子,不然住村里怕他被某些女人吃了……
李言被王红梅说得心动不己,75年,李言己经18岁了。风华正茂,体壮气血足,每天早上二弟都奋发向上,迫不及待地要享受雨露。
李言背着药箱,带着换洗衣服,跟着姜军出发了,都是步行。大家没有自行车,所里也没有。
据说全镇一共就十几辆自行车,基本都在镇政府、派出所、检查站三家单位。私人手里就一两辆。
为啥,归根结底山路多,多是山路,许多地方不要说骑车了,人走路通过都费劲。你说这情况下你有自行车又有多少作用呢。
姜军打算先到最远的刀弄村,然后逐步返回。
一路上,一开始两人还有说有笑,随着时间推移,伴着无边无际的绿色,两人闷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好多地方太危险了,需要全神贯注地通过。15公里的路程,两人走了近半天。
临近晌午,远远望去,前方半山腰平缓处,炊烟袅袅。走进村口,向上望去,二十来栋竹楼影隐约约浮现在绿树成荫处。再走近,几乎每家都是“矮脚楼”,就是房子架空,离地面有不到1米的距离。
云南这边流行这种架空楼,李言就算没住过,也能想象到这种设计的各种好处。比如建造时,适应地形,少了平整土地环节,减少工程量;防蛇、虫、兽;地面湿气重,可防潮通风;散热避暑。好处挺多,这是这片土地多代人总结出的建设房屋的经验。
村长家,黑瘦而精壮的村长对李言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姜医生常见到。这漂亮的小伙子可从来没见过,哪有人长得既高大又白皙,样貌又好看极了。这片土地上也从来没见过!
来新医生咯,好看的新医生,午饭刚刚吃好,全村男女老少,六七十号人吧,都聚集到了村长家,个个都来看稀奇,个个看了不想走。
刀弄村人基本靠打猎为生,每次到山林中狩猎回来,多少都带着伤。皮肉伤忍忍就过去,扭伤、重伤等就凭借古老相传的经验,到丛林中采集一些草药回来服用,一定效果,但不完全对症。
清理伤口,上药,正骨,推拿按摩等等,李言忙得不亦乐乎。好多女孩被他推拿按摩时都露出痴痴的笑容,李言时不时的都有一股想翻白眼的冲动。
最后又分发了一些打虫药,无论大人小孩,几乎隔段时间都会长虫子,这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也和云南这片土地的环境有关。
天色己晚,吃过晚饭,两人就席地而睡,别误会,这个地是楼板的意思。盈江地区是热带气候,人们基本都睡楼板。
第二告别刀弄村,往回走,后面基本一天能处理两个村。
第六天,两人回到了镇卫生所,李言赶紧回宿舍洗了个澡,在村子里不太方便洗澡,李言也就拿毛巾擦擦,再换衣服。
回到办公室,王红梅问李言这次去村里感觉咋样。李言表示还好,就是大姨们小姑娘们太热情了。
李言、姜军、赵小鹏三人商量了一下,准备一人一旬,都在每旬初出去巡诊,这样时间间隔比较合适。议定就报给王红梅做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