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了,但对于同学来找自己演戏还是挺开心的,一口答应了李言的邀请。
还差个舞者,在表演系转悠了半天,最后逮住了马静,主要是马静的身材真的挺好的。
演员找好后,李言回到剧组,又开始跟几位副导演忙着布景、设计制作道具、演员的服装、造型等等,青影厂有拍摄任务正在进行中,导致这次短片没能有人员支持,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兼着干。
4天时间,整个《调音师》剧组己经基本准备完毕。
开机前,李言组织几位演员搞了个剧本围读,帮助演员深度理解角色要求。
事实证明,准备工作做到位,事半功倍,仅仅花了7天时间就拍摄完成,其实李言脑海里有成片模板,需要拍成啥样心里有数,所以才快。
所有拍摄胶片时长合计60分钟左右,剪辑成15分钟左右的成片,这个耗片比仅有4:1,非常惊人,通常耗片比少得都得在10:1左右。
同样,五人组花了不到三天时间就把成片剪辑出来了,配乐得请指导老师帮忙找专业人士来干,又花了西天时间。
李言心想,这搞音乐的本事得学学,不光是电影配音的问题,同样后世音乐版权不是一般的贵,自己得占些经典的,便于年龄大点后好躺平。
这次短片拍摄,前后一共18天,完成了一次精彩的配合。
成片出来后,领导先组织全体导演系师生举行看片会,大家看完后对整个故事赞不绝口,当场表扬了五人组,尤其是对李言,那是夸出花儿来了。
接着,各个系都分别组织观看了李言的这部短片。
此时此刻,这部短片算是开了一个新类型电影的先河,看过的同学老师都很震撼。
接着不等李言自己提议,学校就有领导提议送三大国际电影节去参加评选,验验成色。
刚好,没多久就是五月份,戛纳国际电影节就是在五月份举办的。
于是在李言不知情的情况下,短片被送往戛纳电影节参与短片环节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