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1章 朱由检发布诏书,全国推广玉米。

→云南→四川→陕西,在大明早期被称为“西番麦”

因耐旱、适应山地种植,在贫瘠地区(如贵州、陕西南部)迅速推广。

.....

乾清宫内,朱由检手里拿着两根甜玉米,特意召集内阁的大臣。

孙承宗.韩爌.王世忠.张国瑞,齐齐双膝跪地,伏地叩首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吧,都坐下。”朱由检连忙抬起右手,伸手示意,给了王承恩和方正化一个眼色。

两个大太监,分别搬来四张凳子。

“诸位爱卿,朕手里的东西,是一种农作物,朕取名叫做玉米。”

“玉米耐旱,适合在山地.丘陵种植。最重要的是,玉米早在嘉靖皇帝的时候,就传入大明。”朱由检缓缓开口,坐在鎏金龙椅上,举起手里的两根玉米,分别递给孙承宗和韩爌。

孙承宗十分的惊讶,双手捧着甜玉米,仔仔细细的观察:“陛下。这种农作物,大明的南方省份有种植?”

“对,没错。”

“玉米的产量,1—2石/亩(明代1石≈100斤,即亩产100—200斤)”朱由检缓缓开口,表情严肃道。

“在四川和陕西南部,被称为西番麦”

“在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也有农户种植玉米。”

韩爌犹豫一会,观察朱由检的脸色:“陛下的意思,是想要在全国大力推广?”

朱由检点了点头,表情严肃而郑重:“当然。玉米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而且非常耐旱,只要经常除草。不用费太大的力气”

“你们别忘了,四川.贵州.江西都是贫瘠的山地和丘陵。”

“陕西,就不用说了。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朱由检说道这里,不由得视线环顾一周,看着四位内阁大臣。

“在大明全国,推广种植玉米。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韩爌迟疑一会,缓缓开口劝诫道:“陛下,江南一带臣认为不用推广。”

“江南是鱼米之乡,水稻可以亩产3石——5石。”

朱由检脸色沉了下来,注视着韩爌:“......”

韩爌是东林党人,还是东林党领袖,代表着是江南士绅阶级的利益。

江南士绅望族,绝大部分都在兼并土地。

朱由检从大局出发,可以暂时不动韩爌。他还需要韩爌的威望。

“韩爱卿,就依你所言。江南地区,可以不用推广种植玉米。”

“但是,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还有山西,都要进行推广。”

“全力种植玉米。”朱由检深思熟虑,唯独漏掉了陕西。

“朕下一道诏书,内阁全力推广,交给户部尚书毕自严。”

王世忠好心提醒:“陛下,陕西呢?”

朱由检注视着对方,抬起右手:“王爱卿。陕西的情况很复杂,很容易爆发农民起义。”

“如果在陕西,推广种植玉米。很有可能,会资敌。”

朱由检缓缓开口,视线环顾一周,看着四位内阁大臣,一针见血的说出口。

因为,朱由检突然想起了李自成和高迎祥,还有张献忠。

这三个人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而且,李自成和高迎祥,都是陕西人。

幸好自己聪明,提前征辟了李自成的“五虎上将”,达到削弱李自成的目的。

张国瑞回过神来,双手作揖,沉声道:“陛下。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要请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大人入宫。”

“王承恩,宣。”朱由检转过头,看着王承恩,眼神示意。

王承恩点了点头,扯着嗓子大喊:“宣!户部尚书毕自严,入宫觐见!”

.....

一刻钟过后,户部尚书毕自严匆匆忙忙入宫。走进乾清宫。

“臣!毕自严,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毕自严走到朱由检面前,聊起大红色官袍,双膝跪倒在地。伏地叩首磕头。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淡淡道:“平身。”

“不知陛下,让司礼监急召臣入宫,有何事?”毕自严回过神来,缓缓站起身子。

“是这样的,毕爱卿。朕想在全国,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解决大明百姓的饥荒问题。”朱由检缓缓开口,言简意赅的叙述。

孙传庭点了点头,接过话道:“陛下,告诉我们。玉米,这种农作物早在嘉靖年间,就由西方人传入大明。”

韩爌沉声道:“现在玉米,已经在沿海的福建.广东,山地众

不想错过《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