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她绣的那幅《松鹤延年》完工了!光是松针,怕是都有几万根!”
“哟,这么厉害呢?你可偷学到了?”张氏故作惊讶地附和道。
“是啊!我也是从大管家那儿听说的,他说柴娘子从前是在汴京城学艺的,有名着呢!”
“真的假的?大管家是谁?他咋知道的?”
宝珍眉飞色舞地解释道:
“大管家是知县大人家的!在汴京城时,柴娘子的兄弟,就跟着咱们知县大人做事了。后来,知县大人调任,来了永春县,他们姐弟俩也跟了过来。”
张氏拍着宝珍的手,语重心长:“看,你二嫂说着了吧?遇见柴娘子,是不是捡着宝了?”
宝珍没吭声,而是把手里的油纸包,递给张氏。
“这是什么?”张氏惊喜地问。
“点心!糯米做的,里头是糖和核桃仁儿,又香又甜,可好吃了!”宝珍欢喜地说。
“贵吧?你哪来的钱?”张氏关心地问。
宝珍坐在条凳上,晃荡着两条腿:
“娘,你不晓得!柴娘子恁大年纪了,比我还嘴馋!糯米糕是她早上买多的!她说,她一个人吃不完,非让我带回来。
“我批评她两句。她还反驳我,说什么,她又没孩子,挣钱就是要给自己花。你听听,这都是什么歪理?”
宝珍故作老成地摇着脑袋。
张氏自然明白:
糕点哪有吃不完的?分明是柴娘子特意买的。想来,柴娘子对宝珍的表现,也是满意的。
这时,余心莲也把刚煎好的槐花煎饼端了上来。
张氏安心地向余心莲点点头。
她与柴娘子,一面都没见过,就把闺女托付给了人家。
说一点儿都不担心,是假的。
直到今儿看到宝珍收获满满地回来,她才放心。
“宝珍白了啊!”余心莲夸了一句。
宝珍有些别扭地回答道:“柴娘子那儿的活儿,又不用出门,就捂白了呗!”
宝珍像换了个人一样,竟然没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