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定什么价合适,一天能卖出去多少,咱们要备多少货之类的。
“往后,您在家腌酱瓜,大哥拿去卖。爹顾着地,我和嫂嫂做绣品。
“等进了汴京,二郎需要钱财打点的地方,还要多呢!咱家的进项,自然是越多越好!”
余心莲祭出杀手锏:助力宋景和!
张氏拧紧眉头,终是松了口:
“成吧!你先试试。走街串巷,说着容易,实际上可费腿脚呢!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莫要太过勉强了。”
“成!娘,你就放心吧!”余心莲笑着点头。
苏氏也是满心欢喜。
她觉得,自从余心莲进门后,吃得也好,赚的钱也多了。
日子眼见着好了起来,越来越有奔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氏便当着大家的面,把做酱瓜生意的打算说了。
她原本心里还有些打鼓,怕宋安御和老大骂她跟着二儿媳妇瞎胡闹。
谁知,宋安御和宋大郎俱是举双手双脚地赞成。
他们也不想做苦工,但那不是没办法吗?
都是有儿有女的八尺男儿,时常在码头被监工骂得狗血喷头。
那么多人瞧着,偏他们还只能受着,弯腰赔笑,生怕惹人家不高兴,分不到活儿。
窝囊啊!
可就算心里憋屈,又能怎么办?
村里人进县城,没有旁的赚钱门路,在县城只能干这个。
他早就看那个监工不顺眼了:不比凳子高多少的小不点,嗓门比娘儿们还尖!
他一定要好好干,把酱瓜生意做起来,再也不受那份窝囊气!
说完这事儿,余心莲看气氛正热,便把今儿在柴娘子店里看见宝珍学刺绣的事儿说了。
她还特地强调,宝珍主动喊了柴娘子“师傅”。
张氏听得有喜又奇:“嘿,这柴娘子也是有法子!连宝珍这样的野驴,也能驯服!”
“哪有这样说自己闺女的?”宋安御不乐意了。
在他眼里,宝珍就是个纯洁单纯可爱善良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