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日。
忙碌又充实。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太子将计划说给君庄主听,希望得到君庄主支持,也接受君庄主提出的交易条件,他的底线很简单,只要君庄主的条件有利于人民,让他干啥就干啥。
而君庄主的要求也很简单暴力——不用什么回报,只要让他装X就行!
沈涟漪认为,说起喜欢出风头,睿王是弟弟,君庄主才是老大!
不过沈涟漪也可以理解,古代和现代不同,现代各行各业极其平等,除了顶尖的领导人外,普通领导和成功商人之间地位差不多一致,甚至有许多人更憧憬做富商。
古代重农抑商,虽然商贾富有,但百姓们非黑即白的脑回路是不懂的,依旧鄙夷商贾,憧憬入仕当官。
所以哪怕君庄主生意做到了金字塔顶端,但依旧想当官,甚至还曾逼着五个儿子读书考科举。
一方面,他拥有了无上财富。
另一方面,却没得到这个财富所对应的荣耀和地位,便对精神追求更为执着起来,这也是听说君莫莫当了太子妃后,说什么也要用银子把太子砸上皇位,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原因。
沈涟漪提议,可以让君家出两人来入仕做官,专门成立一个“商部”与六部平齐,来运作之前定下的第二条。
至于选什么项目、雇多少人手、投入多少资金、准备如何出售,朝廷只做精神上的鼓励、政策上的支持,银子是一分不出的,不仅不出成本的银子,还要分来一些收益充入国库,唯一的好处便是送两个官职。
商部尚书正二品,商部侍郎从二品,这官位不小了,是别的官员几代人都爬不上来的官位。
君庄主兴奋得不行,不仅女儿当了皇后、自己当了国丈,连儿子都要当尚书,光宗耀祖不过如此!
用了几天的时间,沈涟漪、太子、君莫莫以及君莫莫准备入朝为官的大哥和二哥专心定制了一系列方案。
其中,教育部分由沈涟漪提议,太子和君莫莫负责。大概的方向便是,成立一些免费扫盲的初级教育机构,举办千人大讲堂,循环授课,若是有继续求学的欲望,便可参加一个月一次的升学考试。
第一次升学考试不算难,只要求会读书写字便可以,学堂全免费,一应用具学堂提供,只是不能带走,想看书、看写字,留在学堂里随意看随意写随意画。
每日上半天休息半天,五日后休息两个全天,为了支持学生们回家帮忙干活。
在初级学堂学会知识,若想继续升级,便需要缴纳一定的报名费,进行三个月一次的考学,升到中级学堂,再由中级学堂升到高级学堂。
高级学堂毕业后,可参加乡试,慢慢继续求学等等。
而由朝廷商部开办的大型工厂,则是由君家老大和老二,君莫雨、君莫空负责。两人连夜起草了一份计划书,从预算到规模,从销售到收益,规划得清清楚楚。
凤卿佑对两个大舅子崇拜得五体投地,沈涟漪也是惊艳不己,感慨不愧是南楚国首富之家,两人工作能力实在太强。
至于养老赠药,沈涟漪便交给了王府许大夫。
因为凌王腿伤痊愈,许大夫也英雄无用武之地,最近两天请辞了许多回,然而凌王却不肯放他走。
凌王与许大夫感情颇深,在凌王被病痛折磨、最需要帮助时,是许大夫寸步不离地守候、尽职尽责地治疗,而许大夫离开军队多年,突然回军队也怕是吃不消,所以想告老还乡,回去开个诊所。
这时沈涟漪出现,三顾茅庐邀请许大夫出山,首接入职太医署,专门负责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医疗事宜。
就这样,万事俱备,一触即发。
清晨。
凤卿佑拿了厚厚的计划书,兴致勃勃地早朝,他生怕被人中途打断,找来了不少侍卫,目的是防着那些挑刺高手的谏官们。
为防止谏官们不等他话说完就撞柱子,凤卿佑己经把几名侍卫训练好,一旦谏官们开嗓,他们就冲上来把谏官捆成粽子、再把嘴堵上,让他安静说完。
果然,凤卿佑刚开始讲,就有官员插嘴,但刚说一句话,就见侍卫们一个箭步过来,十分熟练地捆绑。
群臣惊呆了。
凤卿佑松了口气,继续讲。
又一个张开嘴,还没等说话,又被捆上了。
谏官们很为难——他们提意见吧?当场就被捆;他们不提意见吧,难道就眼看着太子胡闹?还“商部”……一大部难道说成立就成立,虽然不用朝廷的银子也不用放俸禄,但也不能这么胡闹吧?这和卖官有什么区别?
但谏官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