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沐家肯定要将粳米和精米卖掉还债。
收税的官兵走了后,沐莜莜去了娘家一趟。
“奶奶,今年的粮食就留给家里吃吧!不卖了。今年咱家摆摊挣了银子,卖米的银子咱们十多天就能挣回来了。”
赵春花本来也要像往年一样将精米和粳米卖掉,买些糙米吃。听她这么一说,瞬间放弃了心里的打算。
莜莜说得对,这点粮食卖掉也就能卖个一两多银子。
最近几天,因为秋收结束大家可能想犒劳自己的缘故,买凉皮的人非常多,一天做二十五斤面的凉皮也很快就卖完了。
今天早上也是,还不到午时就卖完了。
从收完稻谷到现在才摆摊六天,算算银子,快挣了有八百文钱了。
往年家里都没吃过精米,都要拿出去卖,精米倒是会留十来斤,过年的时候吃。
今年也是因为莜莜,他们吃了好几次白米饭。
口感软糯,咽下去都是滑的。
反正今年己经还了不少银子了,那就都留下。
“好,奶奶听你的。”
……
次日。
刘家村的村长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将粮食送过来了。
满满六板车粮食,将村里人都快给看呆了。
往年交过赋税,剩下的六成祁家三成,佃农三成。
佃农们的日子过的苦哈哈的,基本上一开春粮食就快完了,每年都是靠野菜度日子。
今年东家的儿子考上了秀才,不用交赋税。
东家人好,他们各五成。
今年收成又不错,少吃点足够撑到明年夏天了。
祁家地里的产量算下来六十五公斤左右,西十二亩上等地,一共交了有一千三百六十五公斤稻谷。
木糠西十三公斤,糙米西百三十西公斤,粳米三百七十三公斤,精米五百一十五公斤。
祁淮安和祁淮谦常年不在家,这么多精米她们一家一年都吃不完。
不,两年都吃不完。
但米在这里到底是个稀缺货,今年收成不错,不能保证明年的收成,精米全被搬进了库房。
祁淮蓉看着家里那么多米,感慨道:“我现在终于知道家里有个秀才有多好了。往年也只有一两百斤精米,我们都不够吃,还要买。”
这是她第一次见这么多米摆在家里。
村里其他人也是羡慕极了。
有地好,家里有个秀才更好。
门口站着不少来凑热闹的人,白素素看了一眼,回到屋里跟沐莜莜说道:“莜莜,我觉得咱们家的糙米干脆卖给村里算了,到时候还省了运到镇子上的麻烦。”
现在她做什么决定之前,都习惯性地要跟沐莜莜商量。
“娘,我也是这样想的,刚才还想跟你说。”
糙米卖给粮铺的话两文钱一斤。
村民们一般会卖掉粳米和精米买糙米吃,从粮铺买的话三文钱一斤。
要是卖给村里人,村里少花一文钱买到了需要的糙米,而她们也不用租牛车运到镇子上。
互惠互利的事情。
商量好后,白素素走到门口冲外面的人说:“村里哪家要是想买糙米的,就来我家买,两文钱一斤。”
沐莜莜在一旁加了一句,“不过数量不多,只有八百多斤,先到先得。”
“两文钱一斤?镇子上买要三文钱,我这就回家跟家里人说一声,看要买多少。”
“赶紧走赶紧走,晚了就买不到了。”
村民们赶紧跑回家跟家里人商量。
“莜莜,我家要三百斤糙米。”李晓秋和沐福生一听到她们家卖糙米的事,急匆匆赶过来。
家里的糙米只有五百多斤,按照往年一家子省着吃也要七百来斤。
今年在莜莜家挣了不少银子。
所以一家人准备多买一百斤糙米。
口头稍微宽松些。
沐福生买了三百斤。
赵春花也买了三百斤。
又来了两家,一家买了一百斤。
最后剩下的六十八斤糙米也全被买走了。
不少人急匆匆回来时己经卖完了,瞬间捶胸顿足,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早点赶过来。
沐莜莜可不知道没买到的村民有多后悔,现在在家里数铜板呢!
八百多斤糙米,就卖了一千七百三十六文钱。
真是买的人嫌贵,还想便宜。卖的人嫌便宜,还想卖贵点多挣点银子。
数完后,沐莜莜将铜板都交给了白素素,“娘,卖粮食的银子你拿着。”
这些是卖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