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饿死不吃
即使有些字读音不完全匹配,也可以调整以符合声调。
礼部尚书激动看着李恪,认为这举措不亚于始皇帝统一文字的功绩,赞叹道:“陛下圣明。”
李恪挥手示意他不必奉承,“这方法还需智谋团和礼部共同进一步完善,朕只是提供一个例子。”
礼部尚书内心激动不已,紧紧握着写有字母表的纸,急匆匆与李恪告别,回去商议。
礼部尚书走后,李恪转头看向智囊团众人,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各位,李二目前被朕关押在王府的一处偏殿中。”
这个消息,让众人震惊不已。
他们都知道李二来了。
昨晚李恪宴请李二的事也有所耳闻,但他们绝没想到李恪竟然将李二囚禁了。
陈柏反应最为激烈,急忙问道:“陛下,这……囚禁父亲,不合道理啊。”
李恪没有隐瞒,告诉他们昨晚李二提出的条件。
李二的条件显然是想置李恪于死地,完全不顾父子之情。
尽管如此,陈柏还是强调:“陛下,无论如何,您绝不能杀李二,否则将失去人心。”
陈柏讲的是真话,汉族历来注重仁义和孝顺。
李恪有意统一天下,若他带着污点,政权合法性将持续受到质疑,这是极不明智的。
李恪点头,“朕知道这一点,但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朕曾打算挟持他,兵不刃血地夺取京城。”
马汉大笑,“陛下认为李二是那种可以被轻易消磨傲气的人么?他多年征战,傲气深入骨髓。”
李恪苦笑,认同马汉的话,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有偏差。
李二绝非废物,不可能被俘后帮助敌人。
“朕问你们,如何处理李二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陈柏摸了摸胡子,道:“这件事不容易办。陛下能否尝试打动他的情感,让他立陛下为大唐太子?这样陛下领军回京城,逼迫他退位,也是可以的。”
李恪摇头。
“这事儿很难,就算朕放下对他的不满,他也绝不会让朕当太子。”
“如果他真这么做,等于承认以前对我的做法都是错的,他不会轻易让步。”
陈柏清楚李二的个性,肯定道:“没错。”
“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
众人沉思良久,无奈摇头。
这种事史无前例,类似的情况只有赵国沙丘之变。
但那时赵武灵王已退位,赵惠文王继位合法,有法理基础,且赵武灵王有分裂国家意图,因此被饿死在沙丘。
这与李恪和李二的关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更像是一地诸侯与中央的矛盾,只是多了亲属关系。
这种局面让人头疼。
智谋团觉得李二就像一个精美的花瓶,虽美但易碎,拿着没有大用。
李恪没期望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李二问题的办法。
目前,只能让李二继续在偏殿委屈一段时间。
之后,李恪遣散众人,自己去找杨淑妃商讨怎么对付李二。
李恪走进杨淑妃的寝宫。
杨淑妃正打算去花园散步。
李恪走上前,搀扶着杨淑妃,一同慢慢走向花园。
“今天不是应该有朝会么?你已经处理完了?”
李恪点头:“处理完了,现在有一事想要征求母后的意见。”
杨淑妃半开玩笑道:“你是想知道如何处理你父皇吧?”
李恪点头。
“他现在被囚禁,对我来说并没好处,但我也不能轻易放他回去……”
杨淑妃戳了戳李恪的手指。
“你总想得太多。毕竟你们是父子,你应该尝试改善你们的关系,确保能顺利继承大唐的法统。我不希望再看到隋末那种生灵涂炭的景象。”
杨淑妃说到这,神色变得感慨。
她既经历过盛世,也经历过乱世,对乱世的反感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尽管最后李渊夺取了她们杨家的江山,杨淑妃并没有太多怨言。
毕竟,成王败寇是常理,而且她父亲在位时,国家状况确实不好,征用民力过于繁重。
“昨晚,李二在偏殿大声吵闹,一直骂我,完全不符合他帝王的身份。”
杨淑妃闻言,笑出声来,“他肯定是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你们父子俩确实相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李恪听后有些不高兴,“母后……”
“行了行了,你最像我,咱们去瞧瞧还被你囚禁的父皇。”